放大圖片
■《香港退休保障的未來發展研究報告》建議成立「全民老年金」,金額比現在的長者津貼高。 資料圖片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公共衛生
香港扶貧委員會早前討論政府委託港大學者進行的《香港退休保障的未來發展研究報告》,報告建議成立「全民老年金」,全港長者免審查、滿65歲便可每月領取3,000元。有人認為,「全民派錢」的情況下,雖然人人受惠,但會令庫房加快「乾塘」,且退休保障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議題,社會還沒有共識時,政府不宜強推。另外,也有商界人士反對設立「全民老年金」,因為本港企業過去已承擔不少保障勞工權益的支出,例如:強積金和最低工資,如再因退休保障而須額外繳稅將會加重企業的負擔,甚至可能結業,長遠將會影響香港的綜合競爭力。 ■莊達成
作者簡介
莊達成曾任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長。曾任教高補通識教育科,現任教高中和初中通識教育科。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通識教育科課程發展與教學文學碩士。編著《如何做好通識教育科獨立專題探究》一書。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公共衛生
1.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全民老年金」構思與現行保障計劃比較(見圖)
資料B:香港人退休準備情況(見圖)
資料C:對退休保障「錢從何來」看法
商界意見 政府要先就「退休保障」定義取得共識、計算退保所需資金等,商界願意商討加稅,但若所加稅額全數撥歸退休不太合理,也要考慮改變稅制或影響營商環境,削弱香港競爭力。
勞工界意見 相信香港大部分打工仔,都有已退休或即將退休父母,對抽取部分供款撥入退保計劃,應不會反感,也希望藉退保計劃在未來有基本生活保障。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本地報刊
想一想:
a. 資料A所顯示的社會保障計劃在何等程度上能有效保障香港老人的生活素質?參考資料,試加以解釋。
b. 根據資料C,申述商界和勞工界對退休保障資金來源的理據。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
2.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2012年全球繁榮指數(舉隅)(見圖)
資料B:香港低收入戶數變化
年份 數量(萬戶) 佔全港住戶(%)
2001年 45.2 22.0
2006年 50.6 22.8
2011年 54.7 23.1
■資料來源: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資料C:各地億元富戶比例排名
排名 地區 戶數/ 每10萬戶
1 香港 16.8
2 瑞士 11.3
3 奧地利 9.3
4 挪威 8.3
■資料來源:美國波士頓諮詢集團「全球財富報告2014」
資料D:對香港競爭優勢的評論
近年,香港的一些競爭優勢開始弱化。有意見指出,發展經濟是香港當前首要任務,只有經濟不斷發展才能有效改善民生,否則其他一切皆是空談。香港要發揮出自身經濟優勢,不要大事小事都用政治化的方式和態度處理,否則只會停滯不前。
也有輿論指出,香港在行政主導下,政府經常受到商界的影響而忽略民生問題,再加上立法會功能組別在分組點票的「否決權」,導致大量有必要的民生政策無法通過,令巿民質疑制度的合理性和功能組別的存在意義。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本地報刊
想一想:
a. 「近年來,各種社會問題已令香港開始不適宜居住。」假如你是香港特區行政長官,你會如何回應這說法?參考資料,並加以解釋。
b. 「香港在行政主導下,特區政府經常受到商界的影響而忽略民生問題。」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說法?參考資料,並加以解釋。
今日香港+公共衛生
3.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受訪者希望停止工作或退休年齡*
目標停止工作或退休年齡 人數(佔受訪者百分比)
小於34歲 156,000 (5.8%)
35歲至49歲 174,600 (6.5%)
50歲至59歲 304,700 (11.3%)
60歲至64歲 476,000 (17.6%)
65歲或以後 307,700 (11.4%)
會工作直至沒有工作能力 843,000 (31.2%)
視乎情況 / 未曾想過 / 不知道 437,100 (16.2%)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註*:現時35歲或以上就業人士、統計時沒打算工作的35歲至64歲人士。
資料B:對供養父母的社會輿論
香港工人薪金低,儲錢困難,中國人的「養兒防老」觀念恐怕因而改寫。根據統計處調查顯示,雖然逾四成人同意子女有責任供養父母,但僅13%人認為退休後應由兒孫供養,五成四人表明會靠自己過活。有家長表示,不期望子女供養自己,因為社會經濟及結構改變,下一代競爭愈來愈大。另外,也有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退休年齡有延遲趨勢,或許中產延遲退休年齡與人愈來愈長壽有關,擔心活至80歲至90歲,太早退休,強積金不夠生活,唯有繼續工作。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本地報刊
想一想:
a. 你會如何解釋資料A所呈現的趨勢?
b. 試提出影響香港人「養兒防老」觀念的兩個因素,並輔以例子加以說明。
結語
香港生活指數越來越高,有許多人因為擔心將來「生活有憂」,所以冀工作至「無能力」、「力竭」方退休。特區政府未正式實施「全民老年金」,但社會已對「錢從何來」出現嚴重分歧。有輿論認為,政府應集中精力改善現行的社會保障制度,聚焦協助那些確實有需要的無依無靠退休人士,這對政府長遠的財政負擔是較為可取的做法,避免香港走向「福利主義」。也有人認為,香港將會很快面對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全民退休保障制度不宜再拖,宜盡快決定和實施。
小知識:
「全民退休保障計劃」、或簡稱「全民退保」,是香港一些民間團體自1994年倡議設立的「養老金」制度,團體認為現時的綜援制度嚴苛,2000年開始實施的強制性公積金被質疑成效不彰,因此需要設立全民退休保障解決長者貧窮問題,但計劃細節未有共識,當中建議的寬鬆審查制度、涉及龐大開支備受爭議,反對者認為隨着人口老化,退休金額令政府入不敷支,而且制度易放難收,未來勢增社會褔利。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香港文匯報記者 戚鈺峰
延伸閱讀:
1.《退保須審慎 留500億顯承擔》,文匯網,
2015年1月15日,
http://paper.wenweipo.com/2015/01/15/YO1501150005.htm
2.《退休保障非扶貧 養老政策要全民爭》,立法會網站,2012年12月11日,
http://www.legco.gov.hk/yr12-13/chinese/hc/sub_com/hs51/papers/hs511211cb2-359-3-c.pdf
3.《退休保障》,扶貧資訊網,2014年,
http://www.poverty.org.hk/taxonomy/term/23 ■香港文匯報記者 戚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