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內地房產新政帶動樓市出現小陽春,但旺量不旺價。圖為南京市民在房展會上諮詢選購。 中新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過去十多年城鎮化「大躍進」,在內地三四線城市造就眾多「鬼城」和「空城」。近日政府連續出台放鬆房貸、稅收等政策刺激購房需求,一線城市樓市成交和房價或許因此再次復甦,而對於庫存壓力巨大而購房需求不足的大多數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來說,很難因此就繁榮起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新城變「鬼城」,與地方政府和房地產商的逐利衝動有關,隨着戶籍制度的逐步放開和人口流動加速,有些空城或許有前途,有些空城甚至會更空,解決「鬼城」難題惟有靠增加本地就業。
「世界各國的城市發展經驗表明,就像樓市投資的鐵律是地段、地段、還是地段一樣,城市化發展的鐵律是就業、就業、還是就業。」張立群說,沒有就業支持和賺錢效應的三四線城市的新城,過度發展的房地產市場無人入市,自然容易淪為「鬼城」。未來,一線城市好賣房不好拿地、三四線城市好拿地不好賣房已成定局。
走入城鎮化誤區 調節靠產業布局
張立群認為,「鬼城」的出現表明,這些城市的城鎮化進程走入了誤區,未來只能通過產業布局、人口布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舉措來調節,但這些「空城」最後未必都能被新湧入的人口填滿。
清華大學中國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認為,開發一個新城,有兩個條件要滿足,首先是原來老城的人口密度過高,不適應城市化發展的空間需要,那麼就需要建一個新城;其次是新城建得不能夠離老城太遠,這樣老城區居民會逐漸向新城區轉移。具備這兩個條件,所謂原來的「鬼城」,就可能慢慢地有了人氣,也就說明這個新城的建設是符合經濟規律的,否則最終只能是一個「鬼城」。
蔡繼明認為,「鬼城」的出現說明,過去的城市化偏離了原有的內涵,城鎮化變成了城市建設,房地產也誤入歧途,脫離人們的購買力和住房需求,最後變成了一個泡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