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區建群稱,寺內圖書館藏經多達1.4萬冊。 曾慶威 攝
東蓮覺苑於1935年建成,由當年香港首富何東的夫人張蓮覺女士出資興建。東蓮覺苑中的「東蓮」兩字就是以何東及張蓮覺的名字組合而成。東蓮覺苑自落成後,便集寺院、佛教社及學校於一身,在培育香港出家尼眾和居士方面,擔任着領導性角色。
為清貧女童供免費教育
張蓮覺在1931年於東蓮覺苑附近的波斯富街創立第一間佛教學校「寶覺第一義學」,為清貧女童提供免費教育,翌年在青山創辦寶覺佛學社,為女尼提供教育。 1935年東蓮覺苑落成後,義學及佛學社遷入苑內,從此為港培育大量人才。
另外,東蓮覺苑亦創造了抗戰時期傳奇。抗日期間,內地有「僧侶救護隊」,即由僧人組成團隊在戰地救護前線傷兵和受傷民眾,這些愛國僧人被日軍追殺而逃港,東蓮覺苑全部收容予以保護。東蓮覺苑亦參與抗日支援工作,動員全部尼眾每日縫製軍服和軍用棉衣,亦收集慰勞品支援前方醫院傷兵。
傳護法神嚇走空襲日軍
1941年12月,日軍入侵新界和九龍,英軍節節敗退至港島。雖然日軍連續一周不斷轟炸港島,但東蓮覺苑及附近一帶皆倖免於難。據當年苑長林楞真從日方聽到,當日戰機飛到上空準備投彈時,機師驚訝地見到東蓮覺苑屋頂四角各站了一個高大的護法神守護着寺院,機師見狀很害怕掉頭就走。
而日治期間,日軍在香港成立了一個佛教會,會長是僧人名宇津木,他入住了東蓮覺苑。因此在香港整個3年8個月的黑暗歲月中,東蓮覺苑片瓦不損。由於東蓮覺苑不受日軍騷擾,日治期間成為各方避難所,入住了數百人,包括何東爵士部分親友、一般老百姓,亦有不少逃亡到港的僧人。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廣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