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港大內科學系與機構Heartisan推出App,計算房顫患者的中風或出血風險等。 葉佩妍 攝
助患者選治療方案 利醫生作用藥決定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葉佩妍)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與年齡、高血壓及糖尿病等有關。現時估計香港約有6萬至7萬名房顫患者,他們的中風風險比一般人高5倍;而本港每年1.2萬宗中風新例中,約有25%由房顫引起。為了讓房顫患者更了解自己的病情及協助醫生有效管理患者,港大內科學系與聯同私人機構Heartisan共同於上月推出一個智能手機應用程式(App),能計算出患者的中風或出血風險。
因房顫引起的中風可透過薄血藥減低風險,若房顫患者及早被確診,再服用正確的藥物,可有效減少每年2,000宗相關中風個案。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助理副教授陳柏羲昨日指出,該應用程式內設5個臨床計算機,只需輸入年齡及高血壓等高危因素,程式便可估算患者每年中風的風險。他稱,應用程式可讓房顫患者知道自己中風及出血的機會,以及讓醫生平衡為患者開藥的風險。
陳柏羲又謂,該應用程式能以患者的年齡及過往出血的病歷,估算該患者每年出血的風險,「在平衡中風及出血的風險後,醫生與患者便可以更客觀地討論及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例如是否服用薄血藥及使用何種藥物。」陳續稱,該應用程式更可以計算患者服用華法林薄血藥的理想程度,協助醫生作用藥的決定。
免費房顫普查 推至私醫網絡
另外,港大於去年聯同醫管局港島東聯網家庭醫學及普通科門診,開展為期兩年的免費房顫普查計劃,目標為6萬名房顫高危患者提供測試,至今已普查約1.5萬人。港大現正逐步擴大計劃,將之推廣至私家醫生網絡。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蕭頌華表示,醫學院現正招募約1,000名私家醫生,為他們提供檢查設備,並由今年6月開始至2017年5月,為10萬至15萬名高危患者進行檢查。蕭頌華指出,患者被確診後會到港大接受心電圖及超聲波檢查,其後再由私家醫生處方合適的薄血藥及作跟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