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萬物的簽名》,作者:伊麗莎白·吉爾伯特,譯者:何佩樺,出版:中信出版社(2015年3月)
上帝在創造萬物的時候會留下隱秘的信息,這些信息被視為上帝的簽名,這是美國作家伊麗莎白·吉爾伯特新書《萬物的簽名》的書名由來,如果用一句話介紹這本書,可以這麼說,一位偉大的女科學家,對植物的生命密碼瞭若指掌,但卻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困惑終生,她--無法知道上帝在人心之間,留下了什麼樣的簽名。
這本書擁有不少有關植物的專業知識,而且也有大段關於植物與哲學、宗教的論述,但這些內容在書中所佔比例絲毫不會影響到故事的可讀性,這是一本純粹的小說,而非藉着小說名義強化閱讀快感的科普讀物。作者搜集如此眾多且權威的植物知識,是為了讓本書更有趣,當讀者被人物情感打動的時候,會忍不住關注那些貌似專業的信息,並且在這些信息中得到妥帖的安慰--如同本書主角阿爾瑪一樣,每當她遭受一次生命力遇到的最大挫折,都會把她對植物的依賴向前推進一步。
《萬物的簽名》堪稱一個女人的史詩。阿爾瑪是個強壯健康的女人,少女時期有過傾慕的對象--她的圖書出版人霍克斯,到了結婚的年齡,嫁給了另外一個讓她心旌動搖的人--神秘而又富有魅力的蘭花畫家安布羅斯,但直到九十多歲死去時,她還是一個處女。這是一個標準的悲劇不是嗎,上帝留在她身體裡的簽名出現了亂碼,一個在科學上有巨大成就的女科學家,在情感上卻潰敗得一塌糊塗。
吉爾伯特真是位優秀的故事講述者,她的書寫有着古典主義的優雅與從容,也有着流行現代派的幽默與趣味,她像毛姆一樣深知讀者對傳奇的渴望,因此從書的第一頁開始,就注定了這是一部浩蕩的、激烈的、回味無窮的傳奇故事。阿爾瑪的父親,同時也是白畝莊園的暴君亨利,本身就是一個神話一樣的人物,出身卑微的他通過少年時偷竊所得以及成年後航海旅行獲得珍貴樹種,變成了富可敵國的人物,他的權勢體現在女兒身上,就是取代了上帝,把他的遺傳基因無可阻擋地傳遞到了女兒的頭腦裡。
在富有、封閉又保守的白畝莊園,風平浪靜之下隱藏着命運齒輪咬合時發出的慘痛聲響,被收養的妹妹普魯登絲嫁給了年齡大她許多的家庭教師,是不願與姐姐爭奪霍克斯,但霍克斯最後卻娶了她們共同的好友芮塔,三姐妹的一生都沒有得到愛情與家庭的幸福,普魯登絲把一生都奉獻給了美國廢奴事業,芮塔進了精神病院,阿爾瑪自我放逐,去尋找自己唯一的丈夫曾愛過的男人。
這樣的情感關係,放在普通的情愛小說裡再常見不過,但有了「萬物的簽名」這個概念在,有了那麼多神奇的植物、陌生的國度、以及浩瀚的海洋,小說因此具備了讓人難以割捨的魅力,作者以她構建的格局贏得了讀者的關注,又以人物悲情的命運打動了讀者的心扉,她以女性化的角度去描繪女孩對愛情一廂情願的想像,轉過身又以非常男性的口吻去刻畫闖蕩與探險的情懷。這是一位少見的不與讀者較勁的作家。
《華盛頓郵報》評價《萬物的簽名》:「這是一本光芒四射的小說,一次珍貴的文學成就」,小說雖藏有光芒,但外在樸素。好的小說在閱讀時會給人舒適感。這種舒適感如同《紐約時報》的評價,源自本書「是向大自然的智慧致敬」。植物本身有魅力,文學本身也有魅力,兩者的結合親密無間,這本小說就是生長於植物之上汲取着植物提供的營養創作出來的。閱讀它的最大感受是:人當活成一株植物,以自然為壤,以文學為水分,活得舒展一些。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萬物的簽名》符合經典寫作的大多數要素:結構宏大,富有戲劇性的曲折情節,簡潔有力的文字表達,拒絕草草而就的沉穩姿態,對每一個術語所體現出來的專業性(儘管不專業也無損閱讀),因此《萬物的簽名》將會是2015年引進圖書出版最重要的小說作品之一,它的重要性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被不斷發現。■文:韓浩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