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周雲
中華書局所編輯的《習近平經典引句解讀》已經出版。書內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金句,和引用經典的來源,讓讀者看到了總書記的施政理念,從而展望中國未來將會出現的深刻改革和整頓政府的作風,反對貪污腐敗的前景,提高對「中國夢」的理解。這本書,不僅僅是觀察政治形勢發展的一條金鎖匙,也是個人提高品德修養的良好書籍伴侶,內容通俗易懂。
書本論述了民唯邦本、政得其民、正己修身、維護操守、反懶懲貪、治國先治吏。官場裡,常常有迴避困難、迴避矛盾、在其位而不謀其政、不做不錯、有權不為的保官的秘訣。這種人,內地官場最多,香港的官場曾經也有不少。習近平引用了金人元好問的詩句「當官避事平生恥」,鞭策官員應該勇於擔當,不要當官無所作為,採取拖延的辦法。習近平非常重視傳統文化,相當重視儒家的品德修養學說,他強調《禮記》中 的「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對於中國來說,官員的貪污腐敗,孕育着亡黨亡國的危機,習近平面對着這個危機,並沒有迴避問題,而是勇於擔當,將國家的振興和處理危機問題結合在一起解決,義無反顧,一往無前。西方的傳媒對於習近平引用典故,突出中華文化,突出儒家學說的品德修養,借助了中華文化的威力,珍惜中國傳統精神的武器,運用了衰亂之秋的前車之鑑,排除萬難,居安思危,改易更化,有深刻的印象,認為中國領導人的性格,將會給中國帶來巨大的改變,就好像邱吉爾改變了英國一樣。美國的《華爾街日報》發表了一篇文章說,習近平用典,並不偶然。領導人的風格,將會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文章裡把習近平和英國首相邱吉爾相同的地方,作出了比較,英國的邱吉爾也非常喜歡用典故,他們兩個人都是借助本國珍貴的文化遺產、傳統的榮譽感,鼓舞人民,使得政黨和人民在國家危機的時刻團結在一起,使得國家重新振興。本書選出135則典故,分敬民、為政、立德、廉政等13個篇章。每則典故採用解讀、釋義結合,解讀部分闡述了習近平用典的現實意義,釋義部分解說古典名句的出處和義理,力求提煉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的當代價值和意義的精髓。
習近平引用典故最多的古代名人是宋代文學家、政治家蘇軾,全書收錄他引用蘇軾的地方達7次。習近平曾多次表示他很喜歡蘇軾的名言「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於不可救。」這段話是《晁錯論》的首段,表達的思想是「坐觀其變」而不對禍亂採取措施,那麼禍亂就會發展到無可挽回的地步。
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發展突飛猛進,但也出現了官員貪污腐敗的問題。如果只講成績,就可以把危機掃在地氈下,留給下一任的人處理。習近平沒有這樣做。
香港的「佔中」問題,青年人的教育問題,外部勢力挑戰「一國兩制」推動「港獨」的問題,其實也是天下之患,也可以「名為治平無事」,一句「成績是主要的」話,不予處理。讀懂了習近平的「『坐觀其變』而不對禍亂採取措施,那麼禍亂就會發展到無可挽回的地步」的思想,理解到宋朝所面對的危機,了解到蘇東坡的觀點,就可以明白到中央政府不會在政改的問題上對香港的反對派作出讓步。
本書帶來的是中國傳統政治上的智慧,帶來了勇敢地解決問題的不屈不撓的精神。這是一個中華民族奮起的時代,當我們掌握了這些經典金句的來歷和精神,我們處理問題的時候,就更加聰明一些,眼光就更加遠大一些,辦事的魄力也會強大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