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更卻巴毛(左)和仁青措毛,兩名被阿福給予第二次生命的孩子正在健康地長大。
編者的話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縣發生7.1級大地震,香港義工阿福(黃福榮)不顧個人安危,救出3名孤兒和教職員後不幸遇難。玉樹地震5周年之際,本報記者踏訪阿福罹難地玉樹慈行喜願會孤兒院和香港黃福榮傳愛基金,採訪阿福當年救出的孤兒,及以他為榜樣的兩地義工好友,採寫出「阿福五年祭」系列報道。本報分兩天推出這組專題,向阿福精神致敬。
香港好人阿福離開我們已經五年了。他默默奉獻、捨身救人的精神曾感動無數人,被譽為「香港之光」。「4.14」大地震5周年前夕,本報記者來到阿福罹難地,感覺他從未離開玉樹。走進孤兒院,一間10多平方米的阿福紀念堂映入眼簾,五彩哈達和寄語卡片簇擁供奉着阿福的遺像,孩子們和教職工日日為阿福焚香。一個孩子寫給阿福的卡片深深打動了記者的心:「感恩,阿福哥,你是我們的佛,無私奉獻,將來做一個像你一樣的人。」 ■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岳、肖剛 玉樹報道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當然是最寶貴的,捨去自己的生命挽救毫無相關的人,你就是我們的另一個父親,沒有哪位父親不是真心愛着自己的孩子,你視我們如寶石,我們視你如父親,永遠不會忘記。」被阿福給予第二次生命的女孩更卻巴毛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道。
經歷過地震生死劫難,更卻巴毛如今已是13歲的少女了。剛到孤兒院時她右耳失聰,所以學習慢,地震後她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做了手術,學習成績大步提高,學習上的用功程度在孩子們中首屈一指,成為其他孩子公開的「小老師」。
「照顧別人才活出意義」
另一個被阿福所救的藏族女孩白吉今年已11歲。她依然清晰記得和阿福在一起的情景。「阿福叔叔高高瘦瘦,愛笑,剛開始我們聽他說話,他聽我們說話很費勁,不過我們喜歡聽他說話,因為他說話就像電視裡的(指香港影片)。」白吉說,「阿福叔叔喜歡和我們一起玩遊戲,只是剛玩一會兒他就要休息(阿福患糖尿病加之高山缺氧體力不支)。」
白吉印象最深的是,當阿福聽到孩子們稱呼木蘭院長為阿布(藏語:大哥)時,拉着白吉的手告訴她:「木蘭不只是哥哥,他還是爸爸、老師,你們要繼承、學習他,做一個善良的、有理想的人,長大了也去幫助別人。」
白吉目前暫時離開孤兒院回到了家鄉,一邊上學,一邊照顧孤身年邁的奶奶,「像阿福叔叔一樣,照顧需要照顧的人才活得有意義,我先從照顧奶奶做起。」小小白吉說。
「我的生命是阿福給的」
同樣被阿福從地震廢墟中救出的藏族女孩仁青措毛今年已11歲。由於父母車禍雙亡,仁青措毛兩歲即被木蘭院長帶到了孤兒院,她是所有孩子中最沉默寡言的一個。
聽到記者提起阿福,仁青措毛說,她的腦海裡一直記得阿福,只是很害怕回想過去,說着說着抽泣起來,「我的生命已經不是我自己的,而是阿福的,我不會浪費生命,我會讓阿福的愛和精神傳遞下去......」說到這裡,她已泣不成聲。
仁青措毛雖然平時話很少,但對孤兒院其他孩子的照顧稱得上無微不至,自發幫小女孩梳頭打扮,還幫她們換洗衣物。
「將來做像你一樣的人」
「感恩,阿福哥,你是我們的佛,無私奉獻,將來做一個像你一樣的人。」一張孩子寫給阿福的卡片上說。
慈行喜願會秘書長阿周是全孤兒院陪伴阿福生前身後最多的人。他表示,自從阿福離世後,孩子們以寫卡片思念阿福,一直延續至今,幾年下來達逾400張,有時阿周想把卡片內容上傳到慈行喜願會的網站,但孩子們表示不願,因為這是他們和阿福之間的悄悄話,是留在心底的紀念。
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發生當天,得知消息的孩子們將湊起來的80多元錢交到阿周手中, 「此前有位到孤兒院捐助的人隨手給了每個孩子幾元零花錢,但我沒想到孩子們會把這些錢攢起來,在完全沒有老師組織的情況下,自發奉獻愛心,那一刻,我在心裡默默念了一句:『阿福,你看見了嗎?』」阿周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