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009年股災,恒指直插落底,令多少市民一夜之間變窮人。 資料圖片
有錢賺不得 有股沽不得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堡明)2015年的復活節對港股有特別意義,正是恒指的復活之日。長假期結束後港股重新開鑼,連續兩日成交破紀錄,上周四成交額更一度逼近3,000億元,恒指上周累積升幅達1,997點,一度逼近28,000點。
連升七日的恒指乃自去年7月起最長的升市,而資金流入引致上周成交急增,一度令部分交易系統出現「登入逾時」的問題,散戶慨嘆無法收割獲利。不過,無法獲利只是小事,若然在大跌市時,竟然「跳船無門」,散戶又應如何應對?
作為股民,股票有上有落眾所周知,一些股齡深厚的散戶今次亦都明言不敢入市。但若然、假設、如果,這麼不幸地,遇上大升市的同時,亦都碰上大跌市。作為散戶之一的小記,就四周搜羅一些逃生錦囊,避免股海浮沉期間遇溺死亡!
錦囊1.揀定避險產品
即使鐵達尼也會撞上冰山,搭上沉船時,正常情況下也應該尋找救生圈及救生衣以自保,而於股票之中,購買救生圈的行為可稱之為對沖避險。
香港作為與紐約倫敦齊名的金融中心,可投資的對沖產品數之不盡。就以黃金、債券、貨幣等避險產品為例,在股票市場獲利以後,投資者可考慮進行資產配置,將部分資金投資於避險產品之上。
當股票升幅達到一定地步,市場開始出現沽壓,由於資金閒置會被通脹蠶食,而大量資金湧入避險產品,有助將產品價值推高。以黃金為例,由於近年環球股市暢旺,資金離開商品市場,使黃金價格處於近5年來的低位。
錦囊2.選高流動性股
小記亦特別訪問資深股評人孫柏文,請教他於大跌市前逃生的技巧。
作為散戶,不幸遇上大跌市,由於資訊及資金缺乏,所以很容易被浪濤所淹沒,從此消失荒野中,不少股民遇上大跌市後亦會黯然離開,不再沾手任何股票。
但正如孫柏文所言,雖然散戶有很多先天性不足,但對比大戶亦有優勢,正是在其高度的流動性。所以散戶投資前,可以率先考慮流動性較高的股票,亦即成交額持續高企的股票,即使面對任何跌市,也容易「走得甩」,若不打算長期持有股票,購入股票前更應設定止蝕價,好好運用散戶優勢,保留實力擇股再戰。
錦囊3.𥄫實內企配股
前面兩個錦囊都以遇難時逃生為主,第三個錦囊就以預防性為主,特別提醒讀者,這個錦囊由資深投資者孫柏文提供。
孫柏文於電話訪問中稱,投資者應留意內地公司配股集資的成敗,更舉2007年股市從高位墮下的例子。他稱2007年其中一個可見的問題是,平安保險(2318)當時進行一筆過千億元人民幣的集資活動,最終不成功,這時也是股票或見頂的一刻。
他解釋,目前的升市眾周所知由內地資金所帶動,而近日多間A股上市公司進行配股集資,反映內地資金情況仍十分充裕。倘若集資一旦出現問題,則反映內地資金已經接近用盡,投資者屆時應要避險。
錦囊4.留意牛熊證分布
「港股大時代」來臨,出現於各份報章及論壇之上,更是福伯與六嬸等每位街坊的話題。
正如「擦鞋童」的故事,似乎反映股市有隨時見頂跡象,孫柏文指投資者可參考牛熊證的分布情況。由於牛熊證窩輪產品不停推陳出新,而券商亦需要時間計算及設計產品,倘若有一天股市的變動連券商都跟不上,散戶便應小心。
孫柏文又回憶起2009年匯控(0005)跌至33元時,當時市面上的牛證只餘下2隻。當時匯控的股價走勢連券商都觸摸不了,這正好解釋股票市場變動的方向,只要留意牛熊證的分布便可從中發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