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運營商門店向客戶推廣一款優惠購機活動,主推贈送流量。 李望賢 攝
香港文匯報訊 李克強總理有關「流量費太高了」的言論一出,引發各地市民熱議。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早前報道,隨着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上網也成為一種必然。然而,讓人尷尬的是,上網人數在不斷增加,同時資費也在不斷上升,調查顯示,內地用戶月均上網費用是美國4倍、韓國20多倍,網速卻不及人家的一半。以下為本報收集各地市民對上網速度和費用的意見。
北京4G收費貴 只能救急用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許一傑 北京報道)每月六七十元乃至上百元的價格,讓不少北京市民抱怨,流量費太貴,只能當「救急網」偶爾用用。
本報記者走訪了北京幾家手機業務營業廳,4G國內流量的價格,北京移動每月需要70元,北京聯通稍微便宜些60元,北京電信最低為50元。而包括一定通話費用在內的1G流量的套餐價格更貴,北京移動每月128元,北京聯通136元,北京電信為129元。有手機營業廳店員向記者表示,辦理1G流量套餐的人不多,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最便宜的套餐。
市民鄒先生新近辦理了聯通76元的4G套餐,他向記者表示,流量費太高了,平常頂多拿來聊聊微信,上網瀏覽新聞都不敢用流量,更別說拿流量做其他事了。鄒先生更戲稱流量為「救急網」,不到萬不得已都不會用流量上網,希望流量費可以降低。
相比於昂貴的手機流量,受訪市民表示可接受現在寬帶網絡費用。市民王先生表示,他家辦的是北京寬帶通平均下來每月網費也就60元不到。但他家裡因為社區網絡硬件問題,最高只能辦理4M的寬帶網,根本不夠用。他希望國家可以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上海到處蹭WIFI 冀價格下調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胡瑋燦 上海報道)「每個月手機上網流量都要省着用,生怕超出套餐內限額。」這已經成為許多上海市民共同的「心病」。3G、4G上網目前已在上海市民中廣泛普及,儘管不少人都表示網速很快,但套餐價格不低,且一旦超出套餐內流量,運營商收取的高昂費用使他們望而卻步,希望價格能夠下調。
陳先生是一位在陸家嘴工作的白領,手機套餐包含700M上網流量。他說,平時坐地鐵通勤都會刷微博、看新聞,加上需要每天用手機炒股,常常沒到月底流量就用完了。超出套餐則需要購買流量包,每100M就要十塊錢,但換套餐價格更貴,只好到處蹭WiFi。
學生是最受上網流量困擾的群體之一。有幾位受訪學生紛紛表示,學校宿舍沒有WiFi覆蓋,每個月花在手機流量上的錢佔了生活費不小的一部分。而一位英國籍留學生Tony表示,他在英國使用的4G套餐僅為100元人民幣左右,就包含了1G流量,中國的手機上網費用對他而言並不便宜。
廣東流量耗費快 盼看齊香港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望賢 深圳報道)廣東是內地最早推廣4G網絡的省份,記者隨機採訪不少市民認為,雖然手機升級以後網速有所提升,但流量耗費得快,費用也水漲船高,希望能看齊隔岸的香港。
在深圳某房地產企業就職的張先生表示,由於經常出差,手機成為移動辦公的最重要「陣地」。目前使用的是中國移動全球通套餐,每個月手機使用流量1G多,套餐費用高達288元。張先生大呼,原來未升級4G,每個月手機費用僅100元左右。升級以後,雖然網速提高,確實方便不少,但是流量用得快,費用也跟着翻了一番,比家中不限流量的家用網絡費用高了不少。他感歎,在香港探訪朋友時,經常看他們家中也直接共享手機網絡上網,速度一樣很快,又不用考慮超流量,羨慕至極。
亦有市民認為,在運營商推出優惠時購買合約機或者參與贈送話費等活動,折算起來,費用就相對「抵」很多。在廣州國企上班的鄭小姐表示,自己參與了近期中國聯通推出的購機優惠活動,入手了iPhone 6,目前每個月資費160多元,包括500分鐘通話以及2.5G流量,雖然簽約時間2年半偏長,但仍覺得划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