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4月2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兩調查證主流民意挺政改依「決定」


放大圖片

■新社聯訪京團前往北京拜會中央有關部門。彭子文 攝

工聯:76%促立會通過方案 新社聯:六成認同以「8.31」為基礎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特區政府將於本周三公布政改方案,香港多個民意調查均顯示支持方案通過是香港主流民意。工聯會昨日公布的調查發現,有76%受訪市民贊成立法會通過政改方案。新界社團聯會的調查也發現,有六成受訪者認為倘政改方案是以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為基礎,立法會議員應通過方案,新社聯並會在訪京期間向中央領導人反映有關的民調結果。工聯會和新社聯均呼籲,香港反對派應以香港大局為重,支持通過政改方案。

工聯會於今年2月3日至9日訪問近3,495名市民,昨日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有82%受訪市民希望可以「一人一票」選特首,有76%被者訪者贊成立法會通過政改方案。工聯會會長林淑儀表示,反對派應該從善如流,尊重民意,支持政改方案通過。

新界社團聯會則在政改第二輪政改諮詢期結束後,在3月至4月間進行了3次電話隨機抽樣調查,分別訪問了409人、610人及328人。新社聯35名主要核心成員組成的訪京團,在昨日啟程時在香港機場會見記者,並公布是次調查結果。

逾八成人盼能「一人一票」選特首

新社聯指出,該3輪調查都顯示,逾八成受訪者希望能夠「一人一票」選特首,並分別有65.8%,66.6%及72%支持特首選舉必須按香港基本法進行。同時,分別有55.7%、58.2%及60.4%受訪者,認同特區政府應以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為基礎提出政改方案,每次調查的百分比錄得明顯上升。有54.8%,57.4%,60.7%受訪者則認為,如果政改方案是以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為基礎,立法會議員應通過方案。

李慧k:玉石俱焚是否對香港好?

以新社聯名譽顧問身份隨團訪京的新任民建聯主席、立法會議員李慧k表示,香港市民均期望議員表決政改方案時,不僅考慮個人或政黨取向,她希望擁有否決權的議員能以大局為重,認真思考:「一拍兩散,玉石俱焚是否對香港好?如果今次政改方案拉倒,究竟甚麼時候香港政策向前走?希望議員投票前可以認真思考。」

梁志祥:主流民意撐2017普選趨增

新社聯會長、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志祥則表示,新社聯3輪調查均顯示,支持2017年普選特首的主流民意一直都高踞在六成以上,更呈上升趨勢,反映香港社會主流民意對普選特首的意願強烈及清晰,也清晰呈現了2017年普選特首,就是必須按香港基本法及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有關決定通過政改方案。

針對反對派議員稱要否決政改方案,梁志祥認為,特區政府仍需繼續努力做好游說工作,並呼籲反對派議員放下成見,通過溝通收窄分歧,「他們(反對派議員)要跟中央領導人,中聯辦以及特區政府多溝通,否則太堅持己見就是跟民意對抗。」

新社聯訪京團今日會到人民大會堂及國務院港澳辦,與中央領導人及港澳辦領導等會面,討論香港政改及民生議題。梁志祥透露,新社聯過去每屆新任理事會幹事都會訪京,拜會中央領導及港澳辦官員,而政改會是今次訪京的其中一個議題。

訪京向中央領導人反映民意

他續說,剛公布民調的主流民意非常清晰,就是希望立法會能以民意為依歸通過政改方案,故他們是次訪京,會向中央領導人報告新社聯是次民調的結果,反映香港社會主流民意均依法通過政改方案,又會建議中央建議與反對派會面。

訪京團並會在會面中討論有關香港民生關注議題,如新界居民權益、「一周一行」等。訪京團成員包括新社聯會長、立法會議員梁志祥,全國政協委員、行政會議成員、榮譽會長張學明,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理事長陳勇,全國政協委員、副會長葉順興,名譽顧問、行政會議成員李慧k等。

相關新聞
鍾庭耀政改民調 陰謀大踢爆 (圖)
話你知:鍾密密收洋錢 辦事難有獨立性
特稿:市民參與「公投」 資料恐外洩 (圖)
「鍾氏民調」錯漏摘錄
政界批「鍾氏民調」有政治目的
調查報道:添美帳篷藏「致命兇器」 (圖)
警方「留一手」 「反恐特遣隊」待命 (圖)
戰訓樓模擬真環境 (圖)
反對派欲「再佔」 6月立會外高危 (圖)
政府總動員落區 望港人表普選期盼 (圖)
財爺:政改表決或成港盛衰分水嶺 (圖)
梁愛詩籲反對派跟民意挺政改 (圖)
引曼德拉金句 曾德成:妥協換和平 (圖)
兩調查證主流民意挺政改依「決定」 (圖)
工聯會普選問卷調查 (圖)
若反對派續逆民意 傅振中:必激嬲選民 (圖)
500萬人選出特首 田少:「更高度」自治
長毛聲稱會逆民意否決政改
反對派認否決政改後無任何策略
濫用資源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