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吳偉傑指導救生員進行急救。黃偉邦 攝
高級技工吳偉傑:保泳客安全屬使命 盼青年入行勿抱玩票心態
泳客不論到泳池或政府泳灘暢泳,總有救生員在旁長期守護,但其實大眾對救生員的認識有多少?能否體會得到箇中辛酸?「當救生員是使命,意識十分重要,永遠須顧及泳客安全。」現於康文署任職高級技工(泳池)(即高級救生員)的吳偉傑指出,救生員是神聖工作,親手拯救別人生命的感覺,非筆墨可以形容,期望時下青年切勿抱玩票心態任職。■記者 聶曉輝
現年57歲的吳偉傑出身自西貢艇戶(俗稱水上人),自幼深諳水性,一家幾代十數人均投身救生員行列,對拯溺救人有豐富經驗。吳偉傑憶述,六七歲那年,一次不慎跌落水,便學會游泳了,「當時我連甚麼是救生員都不知道。」
吳偉傑十多歲時做過製衣、跟車送汽水,曾月入5,000元,於1981年加入政府,成為當時市政局轄下救生員,每月僅領取1,700元薪金。
遇救生員堂兄 從此入行
吳偉傑指出,當年投考救生員不單為「搵食」,亦因為救生員是很特別的行業,是神聖工作,「可以即時看着泳客生命安全,亦可以救人,我覺得十分特別。」吳偉傑當年一次到沙灘游水,遇上當救生員的堂兄,對方給他拯溺教練的電話號碼,便為「傑哥」的救生員生涯展開序幕。
吳偉傑過去曾在不同泳灘及公眾泳池當值,1998年晉升為高級救生員,2001年起駐守將軍澳泳池至今,主要工作是編救生員當值表、檢查救生儀器等。他指不同泳池的泳客亦有不同特色,例如西貢泳池多外籍人士,將軍澳泳池則有不少印巴籍人士,晚上更有一班紋身漢。
快艇突求救 人搵到救不到
多年救生員生涯中,不少事情令「傑哥」難以忘懷。他憶述初當救生員時,有次在西貢一個泳灘當值,突然一艘快艇從浮波外駛至求救,指有人在遊艇落水後遇溺。「傑哥」隨即與數名同袍出海施救,並輪流潛水尋找遇溺者,「最終是搵得到,但人就救不了。」
女子脫險盆骨碎 餘生坐輪椅
「傑哥」記得,當年在西貢廈門灣當值的一段日子,「當時旁邊一個碼頭與泳灘的浮波距離僅得20呎,經常險象環生。」有天他在更台當值時,泳灘對開有一班人在划獨木舟,親眼目睹一艘船撞落一隻獨木舟之上,「當時整個海一片血紅色,我同事成功把舟上女子救上岸,但她下半身只見到紅色,最後人是救回來了,但整個盆骨粉碎,要坐輪椅度過餘生。」這件事令「傑哥」事隔多年仍歷歷在目。
2001起將軍澳當值 無泳客死
雖然多年來曾經歷過3次人命「救唔返」的不幸事故,但吳偉傑亦對他由2001年起於將軍澳泳池當值期間未試過有泳客死亡感到十分榮幸。他說:「2007年試過有泳客遇溺,同事替他做人工呼吸,六七口氣後都無反應,最終由我替他心外壓而救得返,過程簡直非筆墨可以形容。」
吳偉傑指出,救生員是使命,意識十分重要,須顧及泳客安全,但同時亦要避免埋身救人時被遇溺者不斷亂抓,否則有機會被他「拉埋落水」,「如果自己都唔安全,泳客又點安全呢?」他又表示,多年救生員經驗,令他感到早期救生員較盡責、較有責任感,期望時下青年切勿抱玩票心態任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