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5月16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化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國作協訪港交流 讚香港文學難能可貴


放大圖片

■中國作協與香港作聯舉辦座談會。左起:劉醒龍、施戰軍、潘耀明、陳崎嶸、陶然、王幹、徐虹 尉瑋 攝

以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陳崎嶸為首的中國作協代表團一行人於5月8日至11日訪港交流,並參加「新世紀香港小說趨勢」研討會,暢談香港文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5月10日晚,香港作家聯會與中國作協代表團舉辦座談會,力圖加強兩地的文藝交流。

當晚,香港作家聯會會長潘耀明、執行會長陶然、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崎嶸、人民文學雜誌社主編施戰軍、小說選刊雜誌社副主編王幹、湖北作協副主席劉醒龍、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朱挺等人出席了座談會。潘耀明表示,香港並不缺文學,文壇並不荒蕪,金庸等作家組成的香港文學,成就有目共睹。但長久以來,香港社會都缺乏對文學的關注。潘耀明強調,文學對這座城市彌足珍貴,「寫作是抵抗遺忘的方式」。他又透露,今年適逢金庸創作六十周年,香港作聯將與香港康文署、藝發局等團體合辦「我與金庸」全球徵文獎和「金庸文學山水研討會」。

陳崎嶸則認為,香港文化多元、多彩、平等、包容,自回歸以來,香港作家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對內地文學、作家帶來了多方面的影響。「在物慾橫流、經濟利益為上的環境中仍然潛心創作,這種對文學的熱愛實在難得。」他也寄望將來中國作協與香港作聯能有更多的交流合作。席間,人民文學雜誌社主編施戰軍與小說選刊雜誌社副主編王幹就現場向香港作家熱情邀稿,希望日後將更多的香港作品推介給內地讀者。

曾憑藉《天行者》獲得2011年茅盾文學獎的著名作家劉醒龍則從創作者的角度說起自己和香港的文學緣分。原來早在1994年,他就曾因為小說改編電影而與香港結緣;2006年,他的長篇小說《聖天門口》亦曾獲得由浸會大學文學院主辦的第一屆「紅樓夢獎」的決審團獎。劉醒龍認為,寫作的可貴之處,在於它是一種價值的判斷,「在香港搞文學艱難,但也是榮幸--用文學選擇了自己所堅持的價值觀。」 文:草草

相關新聞
博物館數碼化成趨勢 (2015-05-16) (圖)
走東走西:英國貴族私學 (2015-05-16) (圖)
深圳城市影像展定格「福田25小時」 (2015-05-16) (圖)
中國作協訪港交流 讚香港文學難能可貴 (2015-05-16) (圖)
空中花園藝術野餐派對 尋找生活中的工藝美學 (2015-05-13) (圖)
江衡:用媚俗抵抗世俗 (2015-05-13)
法藍瓷設計大賽杭州開啟 (2015-05-13)
麗江納西族文化展國博開展 (2015-05-13)
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教授荊浩故里談歐洲「中國風」 (2015-05-13) (圖)
雕琢書本 感性設計 (2015-05-09) (圖)
走東走西:修正歷史 (2015-05-09) (圖)
閬中建眾籌圖書館 (2015-05-09) (圖)
新設計將香港文化帶回家 (2015-05-06) (圖)
環保話劇「綠動」離島 (2015-05-06) (圖)
「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河南展出 (2015-05-06)
范曾憂現代人依賴電訊忽視讀書 (2015-05-06)
獨立圖書館 閱讀新革命 (2015-05-02) (圖)
歐陽應霽 留住味道 (2015-05-02) (圖)
周筵川 復興閱讀 (2015-05-02) (圖)
走東走西:邱吉爾的啟示 (2015-05-0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化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