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琳 北京報道)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沈驥如向本報記者表示,中拉經濟有着很好的優勢互補性,李克強總理此次提出的中拉產能合作「3乘3」新模式,有利於推進中拉全面合作夥伴關係在經濟上切實落實下來。尤其提出設立300億美元的中拉產能合作專項基金,將有助於避免合作淪為「紙上談兵」,推動具體項目更快地落實。
沈驥如說,中拉有非常好的產能互補基礎。拉美有中國缺乏的石油、天然氣、鐵礦石等原材料資源,而中國是「世界工廠」,擁有完善的工業體系和強大的製造能力。現在中國在一些領域有產能過剩的問題,但拉美地區的很多新興經濟體國家,實際上是產能不足的,他們發展經濟需要增加產能,尤其是缺乏發展基礎設施所需要的電力、通信、軌道等設備和技術。可以說,中拉之間在產能合作上,有很好的優勢互補基礎。
沈驥如認為,除了缺乏技術、設備等基礎條件,拉美地區發展經濟也缺乏資金支持。此次李克強提出的設立中拉產能合作專項基金,提供300億美元融資,可以說是中國在絲路基金、亞投行、金磚國家銀行後,第四個面向國際社會的融資平台。
「如果沒有資金,中拉產能合作就算有再好的互補性,也只能是紙上談兵」,沈驥如說,現在中國利用大量的外匯儲備基礎,向拉美地區提供融資支持,將有利於推動中拉合作具體項目的落實,推進中拉全面合作夥伴關係在經濟上切實落實下來,也有利於兩國實現互利共贏。
此外,沈驥如提醒,現在中國企業於巴西的投資已經有190億美元,涉及礦產、電力輸送、製造業、金融、農業、服務業和批發零售業等領域。有些巴西人覺得中國大舉在巴西投資是要搞殖民地,這實際上是對中國的不了解,因此,中拉經濟合作的同時,也要增加雙方民間來往,民間有了信任基礎,才能更好地促進經濟深度合作。
而對於如何避免遭遇墨西哥高鐵這樣的「黑天鵝」事件,沈驥如認為,企業一定要對當地的社會形態、民情、法律等充分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