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5月2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金庸與十八般武藝


彥 火

□您如何評價金庸作品這六十年來的影響力?

■金庸的十五部武俠小說有很多外國譯本,初步估計,金庸武俠小說有三億讀者。在當代作家中,金庸的讀者是最多的。

金庸從一九五五年寫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到一九七二年九月寫完《鹿鼎記》,前後共用了十七年時間。自一九七零年起,他對自己的武俠小說又陸續作了三次修訂,直到二零零二年才竣工,可見其認真嚴謹的態度。

金庸說,他寫武俠小說是為了「自娛娛人」,因而其作品都具有很強的娛樂性。這種娛樂性源自小說情節曲折離奇、變化無窮,讀者因急欲知道以後的發展,一拿上手,便愛不釋手,可見其吸引力。

中國四大古典名著開始時也是流行小說,後來才成為經典。我相信金庸有幾部作品如《神鵰俠侶》、《天龍八部》、《鹿鼎記》會流傳千古,《神鵰俠侶》寫情愛的極致;《天龍八部》有點像希臘的悲劇故事;而《鹿鼎記》的韋小寶集人性正負面的大全,與魯迅筆下的阿Q有異曲同工之妙。

□金庸作為您的同事與上司,您能否談談他在報業經營方面的過人之處?

■許多人都知道金庸是成功的作家,但不知道他很懂文化包裝。金庸和我說過,文化是無形財產,比有形財產的價值更高。他舉例說,當年《明報》上市時,資產只有北角大廈,股價才值一毛錢,但《明報》一上市,因《明報》的文化品牌,股價立刻漲到二塊九,無形財產是有形財產的二十九倍。

我接手《明報月刊》時,曾問金庸關於《明報月刊》的定位。他說是給《明報》企業穿一件名牌西裝,意喻《明報月刊》是知識性刊物,給《明報》企業做文化包裝。在金庸的經營下,早年據說《明報》每年有豐厚的利潤。

□您在一篇文章中曾寫過:「金庸十八般武藝樣樣精」,可以詳述之嗎?

■引用文藝評論家黃子平的話說,單從文學成就而言,金庸已是十八般「文」藝,樣樣了得:「他寫電影劇本,寫影評、劇評、畫評、樂評;他寫遊記,寫圍棋史話,文史札記;他寫史論,考證之深與精令人驚歎。當年影響甚大,實際推動了香港歷史進程的,還有洞寫時事的《明報》社評。」

當然金庸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遠不止於此。環顧華人地區,有成功的報人,有成功的企業家,也有成功的作家,但能兼三者於一身的,只有金庸一人了。可謂前無古人,相信也沒後者!

□據您了解,金庸有沒有什麼遺憾的事?

■金庸一直想寫歷史小說,可惜一九九五年金庸中過風,後來動了一個心臟手術,之後身體大不如前,寫歷史小說的計劃也一再被擱淺。時至今日,金庸的歷史小說也未與讀者見面,我覺得這是金庸最遺憾的一件事。

□您如何看待港府要建「金庸館」?

■世界很多地方都有文學館,只有香港沒有計劃建立文學館,這很可惜,如果建成金庸文學館,可以吸引很多海外的金庸粉絲,促進香港旅遊業。康文署將在位於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館興建「金庸館」,地方不大,也沒有實地景點,但也總比沒有好。相信,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之二)

相關新聞
百家廊:你好,食堂 (圖)
琴台客聚:金庸與十八般武藝
生活語絲:尼泊爾記趣
天言知玄:「易」之不易
鵬情萬里:有個男人在街上哭
翠袖乾坤:鍾鎮濤范姜是勵志夫婦
路地觀察:勞永樂的疫苗論
歷史與空間:仰天山的花 (圖)
書若蜉蝣:瘋狂:與平靜共存
詩情畫意:七律.向陽花
畫中有話 (圖)
亦有可聞:秋柳園畔憶漁洋 (圖)
浮城誌:摺 紙
試筆:我最害怕的事
出去走走,共探香港藝團的百年發展大計 (圖)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圖)
PAY FOR THE FREE SHOW (圖)
「一新美術館」開幕首展 從傳統藝術中尋真求新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