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5月28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高端訪談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具茨山巖畫證黃帝遺跡


為什麼新鄭拜祖大典應上升為國祭?在許嘉璐看來,黃帝遺跡主要在新鄭,這一點有具茨山巖畫等實物可證實,而不僅靠傳說。許嘉璐對具茨山巖畫的關注源於新鄭市原副市長劉五一的癡迷,他因醉心於巖畫研究而成為專家,並多次向許嘉璐匯報研究成果。許嘉璐感慨,「這是老祖宗修來的福分。」

微腐蝕助巖畫巖刻斷代

巖畫巖刻斷代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如今,新鄭具茨山巖畫時間斷代有了一個初步的結果,這是去年夏天劉五一、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湯惠生與世界巖畫協會聯合會主席羅伯特·貝德納里克共同合作的「微腐蝕斷代」方法所取得的成果。

目前,斷代實地測試的一組凹穴樣品結果是最早距今4520年(+330年,-580年)。在這些巖畫製作之前,凹穴巖畫製作有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一定代表意義排列的形成肯定是經過了很長時間,時間跨度長,體量大,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製作,先人為什麼要辛辛苦苦地製作還不為人知。許嘉璐先生因此倒推:「早在4000多年前的若干時間,這裡已經有強大的部落和傑出的領袖,帶領人們在這裡生活和開闢疆土。」

據他介紹,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趙德潤先生在不久之前發現甲骨文在一個牛骨上面的標記不是刻文字,而是打若干個洞,其排列形式跟具茨山巖畫類型非常類似,這個也有助於我們推論具茨山人類活動的歷史。「那就是說在司馬遷所記載的以及通過口傳流傳至今的黃帝,的確作為一個部落或者作為一個酋長曾經在具茨山這裡長期生活,這就可以把黃帝在這裡出生的這種傳說基本確定下來。」許嘉璐推測。

相關新聞
專訪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許嘉璐:黃帝乃民族符號 倡大典升為國祭 (2015-05-28) (圖)
許嘉璐簡歷 (2015-05-28)
拜祭先祖旨在傳承發展 (2015-05-28) (圖)
具茨山巖畫證黃帝遺跡 (2015-05-28)
建議先立法後拜祭 (2015-05-28) (圖)
專訪中國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長吳白乙:總理推進中拉合作 互補優勢互提地位 (2015-05-18) (圖)
話你知:中拉「1+3+6」合作新框架 (2015-05-18)
吳白乙簡歷 (2015-05-18)
中美不存在零和博弈 (2015-05-18) (圖)
中拉企業融資 港具獨特優勢 (2015-05-18) (圖)
特寫:經營好人生每一驛站 (2015-05-18)
專訪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于洪君:中美俄歐四強並存 慎防分化 兩極對抗 (2015-05-11) (圖)
中日短期擦槍走火可能性低 (2015-05-11)
中美不會直接衝突 習奧會將指明未來路線 (2015-05-11) (圖)
推動智庫交流 免相互妖魔化 (2015-05-11)
于洪君簡歷 (2015-05-11) (圖)
專訪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台灣政局若變化 和平主軸不可逆 (2015-05-04) (圖)
「習朱會」有助對新形勢作及時調整 (2015-05-04) (圖)
綠營倘執政 宜以辯證法看待 (2015-05-04)
美不欲台問題成與華關係優先議題 (2015-05-0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高端訪談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