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與精神病復康者共同創作的作品。作者供圖
大學時代我參與了不少義工計劃,也籌辦過好幾次義工服務。有時回想當初,其實那一次半次的活動,對服務對象可能沒有多大的幫助;有時構思活動時,想法也過於簡單。不過,每次活動後的反思,都讓我成長。
剛開始籌備義務工作時,欠缺經驗,只憑一股衝勁,想荍甯O負責幹事,因此要舉辦多少個活動,卻忽略了一些最重要的元素,當時只想荂u別人不都舉辦探訪老人院的活動嗎?我們也可以照辦煮碗!」結果完成探訪後,服務對象只是覺得一班年輕人來了又走了,留下了一兩小時的笑聲與活力,之後一切又畫上句點。
大二的時候,我參加了一個義工計劃,幫忙舉辦一連數次的藝術治療工作坊,讓義工與精神病復康者一同創作繪圖。受藥物影響,精神病康復者的記憶力較差,社工事前已提醒我們:第一次見面之後,他們可能在第二次碰面時就忘記了大家,故叫我們不要介懷。不過,後來我發現其中一位與我一起繪畫的參加者,在第二次重遇時,突然緊緊地抓緊我的手說:「你來了!」原來,她還記得我!我真的很驚喜。我感覺到自己與她已建立了一份友誼,為她的生活帶來了一點有價值的東西。
了解服務對象 不是「為做而做」
其實在籌備活動時,最重要的元素不是去找哪家社福機構合作或什麼活動最普遍,而是要思考誰需要我們,而他們又需要獲得什麼,例如精神病復康者需要的是再次融入社會,重新與人建立關係。我們在籌備活動的時候,要想得更深入,要更了解服務對象及社會的需要,不要「為做而做」。此外,一次性的活動不是沒有好處,但持續性的義工服務更能使服務對象及義工有更大的收穫。其實義工服務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反思及學習的地方呢!(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劉瑩 香港傑出專上學生服務協會得獎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