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張曉明(左)指出,倘反對派剝奪香港市民普選權,市民必然會用選票表達不滿,「票債票償」恐怕並非危言聳聽。右為王光亞。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嘉洛)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日前與立法會議員會面時指出,倘反對派剝奪香港市民本來已經到手的普選權,市民必然會用選票表達不滿,「票債票償」恐怕並非危言聳聽。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昨日表示,倘政改方案被否決,反對派的政治實力會進一步萎縮和邊緣化,失去市民信任,通過政改方案反而有利他們爭取主流民意支持,甚至日後有機會參與特區管治。
劉兆佳昨日在訪問中說,今年11月舉行的區議會選舉,無論是否有政改爭議,建制派的選情也看高一線,因為區選一向較注重候選人的地區工作。至於明年的立法會選舉,他直言現時難以評估反對派會否失利,因屆時政改未必是主打議題。
他坦言,倘政改方案被否決,有一部分原先支持反對派的中間選民,可能會因此遷怒反對派,但預計他們損失不會太大,「就算有人好不滿『民主派』,亦認為他們較能扮演監督政府的角色。」再加上立會選舉實行「比例代表制」,議席分布未必有很大變動。
否決則影響力萎縮
不過,劉兆佳強調,即使反對派議席損失有限,但由於他們內部分化、組織鬆散、群龍無首,政治實力只會不斷下降,港人對他們會失去信心,甚至反感,政治動員能力和影響力因此不斷萎縮,「戰鬥力下降,市民唔支持,想拉布都唔拉得長,阻礙政府施政的能力亦會減弱。」
他認為,倘政改方案獲得通過,反而可增加反對派的政治能量,例如在特首普選中,建制派候選人亦要拉攏他們支持,甚至日後在特區管治中扮演更多角色,反對派「唯一唔滿意係做唔到特首啫,但唔等於政治上無其他得着。」
劉兆佳認為,反對派在否決政改方案後,相信仍會策動各種激烈行動表達訴求,中央、特區政府及愛國愛港力量有需要作出全方位反制行動,建制派「其實近幾年已經擴大了在輿論上、街頭上的戰鬥能力,未來幾年恐怕會更加激烈」。
他分析,長遠來說,香港不會陷入對抗、分化局面,因為隨着中央的戰鬥能力愈來愈強,反對派只會逐漸走向政治邊緣化,「除非『民主派』願意徹底改變政治立場,在體制中尋求出路,否則前景堪憂。」
對於有意見指反對派執意否決政改是怕失去「民主光環」,劉兆佳認為,民主發展永無休止,即使香港實行特首普選,未來仍可不斷提升民主化程度,「唔好忘記仲有立法會普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