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消息稱央行針對特定銀行進行了期限為3至5年、規模高達1.5萬億元的PSL(抵押補充貸款)操作。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關於央行針對特定銀行進行抵押補充貸款(PSL)操作的消息,近日在市場上流傳,消息稱,央行針對特定銀行進行了期限為3至5年、規模高達1.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PSL(抵押補充貸款)操作,以提供基礎貨幣。央行昨晚在微博上公佈了PSL的操作細節,顯示PSL餘額共6,459億元,目前PSL利率為3.1%。
央行微博指出,2015年以來,人民銀行繼續通過PSL為開發性金融支持棚改提供長期穩定、成本適當的資金來源。5月末,PSL資金餘額為6,459億元,其中1-5月新增2,628億元。截至目前,人民銀行未對其他金融機構開展PSL操作。今年以來,央行適度下調PSL資金利率,目前PSL利率為3.10%,以加大對棚戶區改造的支持力度,促進降低社會融資成本。自6月起,央行按月公佈上月PSL操作情況。
2014年,央行通過PSL為國開行提供1萬億元資金額度,資金利率較市場利率低約1個百分點,但並未透露國開行實際支取貸款金額。
金融監管研究會孫海波分析,央行之所以採取「扭曲操作」,意味着通過貨幣市場操作(逆回購、SLF)或甚至降準都無法傳導至實體經濟。
分析:典型定向調控
孫海波認為,扭曲操作絕非簡單的寬鬆,更不是之前謠傳的量化寬鬆,不宜過度解讀為對股市的重大利好。從央行意圖看非常明顯,希望資金向實體企業融資傾斜,但又不希望過於刺激短期股債市場,是典型的定向調控,即對期限結構進行調控,又對微觀信貸市場進行指導。如果扭曲操作是等量進行,貨幣政策實際屬於中性偏緊,因為收縮的短期流動性影響相對更大,而釋放的長期資金需要合格質押和一定條件,實施效果仍有待後續觀察。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鄧海清指出,本次「扭曲操作」希望穩定長期利率中樞預期,促使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同時抑制銀行間流動性氾濫。銀行間貨幣市場資金氾濫的局面將得到改變,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將增大,「寬貨幣」逐漸向「寬信用」過渡,與此同時,明確未來較長時間利率中樞,避免市場對未來資金利率上行的過度擔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