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緬甸實現民主改革後,西方輿論對中緬關係議論紛紛,認為緬甸將從對華友好轉為「倒向美國」,而原本順利的很多中緬合作項目,也不斷遭遇波折。由於昂山素姬在緬甸民眾中擁有極高的威望,如無意外,其領導的緬民盟有望在今年年底的緬甸大選中取得不錯的成績。對於未來中緬政治關係走向,許利平認為,不管緬甸政局如何變化,其未來不會對美國一邊倒,也不會全面地疏離中國,仍會對華採取大國平衡戰略。
儘管昂山素姬被西方捧為「民主鬥士」,奧巴馬政府也把她作為推動緬甸政治轉型的重要符號,但許利平認為,這只是西方對昂山素姬的一個包裝,並不意味着其本人過度的親美、親西方。「一個政治人物是有多面性,其利益和對外政策也是有多面性,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昂山素姬在多個場合都表示中緬是鄰居,這個鄰居是搬不走的,應該搞好鄰居關係。」
許利平指出,中共邀請昂山素姬訪華表明中國政府對其的認知和看法更務實、更現實,反映中國在處理對外關係上是超越意識形態的,是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的。他介紹,緬甸近年進行所謂民主改革以後,政府也好,軍方也好,都已不是鐵板一塊,緬甸出現了利益多元化、社會多元化趨勢,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應該跟緬甸的各個階層打交道,通過各種渠道的溝通,維護中緬大局的友好方向。
過去,在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緬甸實行遏制戰略的大背景下,緬甸政府對華被迫採取了「一邊倒」的政策。許利平說,緬甸這種一邊倒的政策被很多人解讀為中緬關係最好的時期,但是這個時期是否反映中緬關係的真實全貌,目前看來需要重新審視。他說,今天的中緬關係某種程度來說,才是回歸到一個正常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以前的「一邊倒」是一種扭曲的關係。
中緬大方向應是友好合作
「現在中緬關係應該是步入了一個調整期。一方面緬甸政府希望和西方發展這種關係,另一方面也希望和中國也要加強傳統的友好合作關係,緬甸奉行的是一種大國平衡戰略。當然,中緬關係首先是鄰居,大方向應該是友好合作的。」許利平說。
許利平認為,目前來看,昂山素姬領導的緬民盟在未來大選中獲得參選議席的半數應該已沒有太多懸念,而昂山素姬與現任緬甸聯邦議會議長兼人民院議長吳瑞曼組成的「黃金搭檔」,如果沒有軍方的強力阻礙的話,亦將在未來的大選中取勝。屆時,昂山素姬很可能出任議長,而吳瑞曼,則很可能成為緬甸總統。
此外,許利平認為,緬甸政局的未來走向,還會取決於緬北局勢的走向。他說,亦不排除未來緬北局勢失控,軍方會宣佈緊急狀態取消大選,緬三軍總司令成為緬甸最高領導人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