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密松水電站大壩工地。 網上圖片
記者:近年中緬銅礦、水電站等項目頻繁遇阻,中緬經貿合作目前面臨哪些挑戰?
許利平:首先,目前中緬經貿合作面臨來自他國的競爭。比如日本、韓國、印度、泰國等。其中,最主要競爭來自日本。目前,日本通過日圓ODA的政府援助貸款深入到緬甸內部,在緬甸一些民生工程公開競標中,中日間已形成競爭,日本利用其低息貸款的優勢拿到了不少緬甸民生工程。日本等國還已經介入了緬甸開發區的建設,與中國形成競爭態勢。
第二,中緬合作還面臨着緬甸國內的挑戰。近年來,緬甸的媒體有一種妖魔化中國的傾向,把中國在緬甸的投資泛政治化、妖魔化,有一種去中國化的傾向,這對中國企業在緬甸的投資十分不利。一些人會把中國企業的一些失誤無限放大,同時又對中國在緬甸做的一些民生工程、公益工程視而不見,緬甸國內的這種輿論環境對中國形成不少挑戰。我覺得,目前中緬媒體互動交流尤為重要,甚至比中緬經貿合作顯得更為緊迫。
第三,緬甸政局走向也給中緬經貿合作帶來挑戰。緬甸政局現在還是處於一個不穩定的狀態,緬甸未來政治怎麼走,特別是大選以後政局是否穩定,大選能否順利舉行都還是未知數。緬甸的政局走向將給中緬經貿合作帶來挑戰。
記者:緬甸一些媒體為什麼會不斷出現妖魔化中國投資的傾向?對此中國該如何應對?
許利平:以前,中國的一些中小企業,確實在緬甸的投資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無序的狀況。少數中小企業在緬甸砍伐森林、開鑿玉石、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對當地的環境造成了損害,這是中國堅決反對的。此外,中國企業之間的無序競爭也在緬甸等地存在。比如,同一個工程很多中國企業參與競標,相互壓價。未來,中國企業走出去如何進行協調,是很重要的課題。
記者:你對港資企業進入緬甸有何建議?
許利平:港資企業的資金融通、國際化程度較高,這是優勢。未來港資企業還可進一步利用國際平台,不僅僅用港資的身份進入,還可以聯合新加坡、歐洲等其他國家的資本赴緬甸進行投資和競標,那樣運作會更方便,成功率會更高,特別是在緬甸妖魔化中國的大背景下,多方的投資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在2015年大選還不是很明朗的情況下,包括港企在內的中國企業採取多邊合作方式將更為務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