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衛生署為韓國抵港旅客嚴格檢測體溫。港府已把「新沙士」應變級別,由「戒備」提升至「嚴重」。
港應對「新沙士」升級 發「旅遊健康建議」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葉佩妍)由於韓國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俗稱「新沙士」)的新增個案不斷上升,當中更有逾60%為「第三代」感染,本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昨日宣布,衛生署向韓國發出「旅遊健康建議」,呼籲市民如非必要,不要前往當地。同時,當局已把「新沙士」的應變級別,由「戒備」提升至「嚴重」。
高永文表示,「新沙士」於韓國爆發異於尋常,「第三代」感染的確診病例持續上升,比例已超過60%。他稱,由於韓國社區爆發「新沙士」的風險顯著增加,加上本港與韓國兩地人員交往頻繁,所以把「新沙士」的應變級別,由「戒備」提升至「嚴重」,並且由衛生署發出「旅遊健康建議」,呼籲市民如非必要,不要前往當地。高永文續指,若市民前往韓國,亦應避免到醫療機構及做足防護措施,包括戴口罩及勤洗手。
高永文:市民需評估外遊風險
高永文補充,「旅遊健康建議」並非保安局發出的外遊警示,但與其紅色外遊警示相近。他認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韓國有社區爆發,發出「旅遊健康建議」是合適。他指,「旅遊健康建議」是針對巿民需要評估去某地外遊或公幹的健康風險,而暑假臨近,此建議可能會影響到前往當地的遊學團,他表示教育局將會發出通知。
梁挺雄:逾60%屬「第三代」感染
衛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挺雄指,自上月20日韓國公布首宗「新沙士」確診個案起,至今已有87宗確診個案,當中逾60%屬「第三代」感染,患者並沒有與首宗個案有直接或間接接觸,反映社區爆發風險上升。他稱,確診個案涉及多個城市,亦涉3個至4個行政區,不少患者在醫院感染,故不排除其後在社區出現感染。
陳漢儀:往返港韓每日上萬人
衛生署署長陳漢儀表示,是次發出「旅遊健康建議」,主要是因為港韓接觸頻繁,現時每日由本港前往韓國的人數逾5,000人,由韓國回港的人數每日亦有近5,000人,同時本港的公營醫療系統已接近飽和。她稱,雖然現時未有數據顯示「新沙士」於韓國出現社區爆發及有效地人傳人,但為防止病毒傳入香港,因此把應變級別提升。
梁栢賢:全港醫護須配戴口罩
醫管局總裁梁栢賢稱,局方會加強感染控制,包括醫院內所有臨床地方,所有醫護人員均需佩戴口罩,同時醫院的探病時間亦會由4小時減少至2小時;而從韓國回港、有發燒的人士需隔離治療,所有措施昨天已全面執行。
對於衛生署發出「旅遊健康建議」,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回應指,就學校遊學團安排表示關注。他稱,學校應以學生安全為大前提,考慮押後或取消去韓國的行程,或轉去其他地點,而學校亦應與各持份者,包括家長及旅行社密切溝通。吳續指,教育局會向全港學校發信,提醒注意「新沙士」的最新發展,在策劃遊學團時要考慮學生安全。
本港再增兩女一男懷疑個案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昨晚再公布3宗懷疑感染中東呼吸綜合症懷疑個案。涉及的3名男女,年齡介乎31歲至65歲,曾到訪韓國首爾、歐洲及迪拜,前日起出現發燒及咳嗽徵狀,目前分別入住威爾斯親王醫院、仁濟醫院及基督教聯合醫院。3人呼吸道樣本均呈陰性反應,現時情況穩定。
3宗懷疑個案包括:53歲女病人,於上月31日至今月5日期間到訪韓國首爾,於前日出現發燒、咳嗽及流鼻水,昨日入住威爾斯親王醫院;31歲男子,於上月2日至18日到訪歐洲,其間曾兩次經迪拜轉機,但沒有接觸駱駝或醫療機構,他於今月1日出現發燒、頭痛及咳嗽,前日入住仁濟醫院;65歲女子,於上月30日至今月6日到訪歐洲及迪拜,其間沒有接觸駱駝或醫療機構,她自今月5日起出現咳嗽帶痰、喉嚨痛和發燒等病徵,昨日入住基督教聯合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