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周波:投票取態考驗是否「真民主」


放大圖片

■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周波昨日表示,希望香港特區立法會通過政改方案。如果否決政改方案,香港沒有贏家。香港文匯報記者馬靜 攝

如果方案遭否決 香港沒有贏家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靜 北京報道)香港立法會表決政改方案進入倒計時,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周波昨日在會見香港滬港經濟發展協會訪京團時指出,香港反對派一向標榜自己是「真民主」,此番投票將考驗他們是不是真正的民主,如果他們受到極端的激進的反共的少數人的裹挾,投下反對票,就說明他們的「民主」是自己標榜的,是打着民主的旗號做阻礙真正民主的事情。他又說,如果否決政改方案,香港將沒有贏家。

周波在會見中就香港政改發表意見。他首先強調,中央對政改的支持,對香港推動民主發展,支持香港實現2017年特首普選的立場和態度是一貫的、明確的,也非常堅定,且誠意也是不容質疑的。

指方案是現階段最佳

他續說,特區政府提交的政改方案,合憲、合法、合情、合理,符合香港目前的實際情況,是現階段的最佳方案,照顧了香港社會各界別、各方面的訴求,體現了均衡參與原則。

周波強調,普選沒有所謂的「國際標準」,也沒有所謂的完美方案,關鍵就是要真正符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香港特區是中國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並非獨立的政治實體,香港的任何制度包括民主制度的設計都不能離開這一實際情況。

他說:「當前最重要的是大家要有勇氣向實現普選邁開這一步,只有真正的依法實現普選,大家擔憂的問題才能得到紓解,得到某種程度的解決。否則香港還是沉浸在原來政治爭坳中,社會不斷撕裂,經濟和民生無法發展。」

周波指出,通過政改方案,就有了500萬合資格選民的投票權,特區行政長官的認受性也會大大加強,行政、立法之間的關係會逐步改善,特區政府的施政會朝着更有效、有力的方向發展。

他強調,當下政改已經到了最關鍵時刻,如果方案不能通過,香港將沒有贏家。500萬合資格選民的投票權將被剝奪,香港的民主進程會受阻。「但是,不通過天是不會塌下來的。」不過,如果政改不能通過,中央一直要做的減少香港社會撕裂和政治爭坳的工作將客觀上受到影響,開展存在難度。

促回歸理性權衡利弊

當前,香港反對派中人仍在聲稱要綑綁否決政改方案,周波就此奉勸他們回歸理性,從大局出發,從香港整體利益和市民福祉出發,認真思考否決政改方案後產生的影響和後果,權衡利弊,憑良心投負責任的一票。

周波質疑,香港反對派一直聲稱自己是「真正的民主」,如果此次方案通過,才能證明他們沒有違背自己的初衷;如果他們一定要受到極端的激進的反共的少數人的裹挾,去否決政改方案,那就說明他們所標榜的「民主」並不是真正的民主,只是打着民主的旗號在做真正阻礙民主的事情。「這一票怎麼投,香港市民都看在眼裡,現在到了檢驗他們是不是真正民主的時候。」

周波還強調,香港不能政治化,如果老是政治化對香港沒有好處。香港最重要的首先就是經濟發展,只有經濟發展了才有條件解決其他問題,發展才是硬道理。他說,無論政改方案是否通過,香港都應該重點考慮的是未來經濟如何發展,民生如何改善。

相關新聞
張曉明駁買票謠言:恐嚇議員 抹黑中央 (圖)
周波:投票取態考驗是否「真民主」 (圖)
林鄭:否決政改 政制退步 (圖)
方法不同「鍾民調」 56%撐通過方案 (圖)
特首不點名質疑「鍾氏民調」
反對派「勇武隊」 謀「二佔」衝立會 (圖)
警清添美「佔物」 限今午移走 (圖)
好奇3歲女 疑爬氣窗墮樓亡 (圖)
亞視有新買家 大計下周「開盅」 (圖)
顏汶羽任青民主席 李慧琼提5要求 (圖)
私家西醫勸疑似「新沙士」睇急症 (圖)
調查「肥黎」拖一年 「反黑金」促廉署速辦 (圖)
范長龍促美減少南海軍事活動 (圖)
中國與南亞貿易額 力爭5年後超萬億
留守童自殺案 貴州懲處多名官員 (圖)
新疆首引社會資本提升公共服務
法國「戒粗魯」 冀俘遊客心 (圖)
韓7歲童疑「四次感染」中招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