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科各單元的不同議題,經常會有機會要處理建議題。這類題目在卷一資料回應和卷二延伸回應題均會出現;掌握了當中一些通則,答題時就可事半功倍。
常見的建議題題型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提出建議以解決一些困難或消除一些障礙,通常針對政策、措施而言;第二類是提出建議以改善一些現象或達到一些目的。不論是哪一類建議,均要清楚具體,並顧及可行性和預期成效。現主要就第一類而論,其思考方法可以應用到第二類。
以食物標籤為例:設計、執行、宣傳、阻力
要針對政策的不足而作出改善建議,首先要理解政策本身的不足,當中可包括法例設計、法例執行、宣傳推廣、遭遇阻力等幾方面。在理解制度面對哪些困難之後,就針對這些困難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有時更要切合指定角色,同時須解釋這些建議如何能針對這些困難。
例如考問針對食物營養標籤制度的問題,政府可以做些甚麼?建議時,先要掌握制度的不足、推行的阻力等。首先,食安中心對標籤的設計要求較為寬鬆,所以出現了標籤字體太小、字與字之間太密、印刷不清、顏色對比不明顯、背景太花等問題。就茬o些漏洞,就可建議政府修訂法例,收緊要求,明確規定標籤格式,包括比例、大小、顏色等。預期成效是堵塞漏洞,消除灰色地帶,令所有市民都能讀到標籤內容,發揮效用。
其次,在執行方面,當局對食物標籤的監管不足,少有抽查化驗,亦甚少對違規者作出檢控,削弱了政策的成效。有見及此,建議當局加強抽查,嚴格監管,並適時作出檢控,以免制度淪為一紙空文。
宣傳方面,因為宣傳力度不足,很多市民未掌握標籤的內容,未能正確解讀及善用。建議政府加強宣傳推廣,並要具體說明有效的宣傳方法,如善用不同媒體、渠道,利用不同形式如印製海報、舉辦活動、利用明星效應等等,希望藉此令市民多認識營養標籤,加以善用,選擇適合自己的食品。
阻力方面,由於增設食物營養標籤,會增加食品生產商或進口商的經營成本,因此招致他們的反對。為了消除這項阻力,政府可以提供補貼,資助生產商進行化驗工作,又或者提供稅務寬免,降低生產成本,令他們支持並配合政策,從而加強食物營養標籤的效用。■劉尚威 佛教正覺中學通識教育科教師
逢星期一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