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高麗娟(左二)參加亞太品牌館台灣推介會。 本報浙江傳真
駐港記者華麗轉身 創意注入企業品牌
高麗娟出生在浙江杭州,二十多年來,她從一個廣告人、記者、媒體出版人、企業家,成為首位內地出生的香港廣告業聯會主席,中國百名傑出女企業家,成績斐然。近年來,她又重返內地投資,再次華麗轉身,並始終保持一個信念:牽手香港與內地的融通,做溝通橋樑的友好使者。 ■香港文匯報記者 俞晝 杭州報道
高麗娟曾在香港華潤集團旗下的中國廣告有限公司工作,後因工作需要,擔任商務部《中國外資》雜誌的駐港記者。這期間,高麗娟採訪了很多香港、澳門重要的知名人士,如霍英東、鄭裕彤、馬萬祺、曾憲梓等。
遭遇金融危機 事業跌入低谷
1989年,高麗娟在香港成立了寶麗公司,主營廣告與出版。為新華社和商務部的官方媒體做廣告總代理,並共同出版專輯。在業務開展如火如荼的時候,遭遇了97金融危機,高麗娟的事業從高峰跌入低谷。面臨香港高成本的租金和人工壓力,高麗娟迷茫了,在這一年中,「沒有一樁生意,公司業務一下子不知去向,事業面臨了嚴峻的挑戰。」 高麗娟坦言,經濟蕭條下,她多次產生放棄的念頭,打算回到杭州休養生息,但要強的她又覺得十分不甘心,「思前想後,我決定重新拓展公司的業務,不再單獨經營廣告,還要把觸角伸到了包括財經公關、品牌策劃、醫療設備、公路養護、貿易等等領域上。」經過高麗娟不斷努力,公司起死回生,迅速發展成為一家多元化的集團公司。
「由於最初經營的是廣告業務,所以我拓展業務領域的第一個目標就放在財經公關這一塊上,因為這一領域還是與廣告業務有着密切聯繫。」香港成功的企業,有很強的品牌意識,企業發展的定位,企業文化理念,也非常重視企業商標的註冊和設計。
「當時是1998年,公司正在轉型之際,我獲得消息,知道杭汽輪集團要進行IPO,B股上市,需要聘請一個專業的財經公關公司做推廣。我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已經有些晚了,另三家競爭企業早已獲得內幕,其中兩家還有政府背景。」高麗娟深知,有政府支持的企業,勝算要大很多,「我花了幾天的時間,迅速採集有關杭汽輪的所有背景資料,為客戶策劃了全案活動方案,包括企業包裝、品牌策劃形象設計、企業宣傳片的撰稿,新聞發佈會、慶功宴等等路演的推廣方案。」
富國際化視野 內地競爭獲勝
在香港工作多年的高麗娟,比內地公關公司有更高的國際化視野,做的推廣方案也更加完善,所以很快在競爭中勝出。「當杭汽輪董事長親自打電話給我,告訴我中標消息的時候,我高興得幾乎跳了起來。」說到這事,舉止優雅的高麗娟臉上還是掩飾不住當年的那種喜悅之情。
第一次轉型成功,給高麗娟帶來了極大的信心,最重要的是,她看到了內地廣大的市場以及無限的可能性。「在這個案例中,不算推廣費用,僅僅是idea(創意),客戶就支付了5萬美金。之前國內很多人都覺得為什麼要為idea買單?覺得idea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甚至還不如蘿蔔青菜值錢。這次的成功,讓我相信,即使在品牌意識剛剛起步的內地,好的創意還是會有人買單的。這也讓我覺得很感動,很欣慰,因為我看到了內地企業家為此而付出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