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深圳早前檢獲的大批過期鳳爪。網上圖片
內地檢獲10萬噸走私凍肉 市值30億元
香港文匯報訊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海關本月在內地14個省份統一組織開展打擊凍品走私專項行動,成功搗破21個走私集團,檢獲約10萬噸凍肉,包括雞翼、牛肉、豬肉製品,市值約30億元人民幣。其中部分走私凍肉包裝上的生產日期顯示是三四十年前製造。湖南長沙當局指,走私集團由境外採購凍肉,經香港運到越南,再在中越邊境以螞蟻搬家形式,將凍肉走私入境。這些凍肉相信被銷往各省市的餐廳、超市。
6月1日,長沙海關破獲一宗特大走私凍品案,打掉分別以黎某、鍾某為首的2個涉嫌走私凍品團伙,抓獲涉案人員20人,查扣涉嫌走私凍牛肉、凍鴨脖、凍鳳爪等約800噸,價值約1,000萬元。據長沙海關稱,這是湖南歷年來查獲的最大宗走私凍品案。
來源不明臭氣熏天
「太臭了,整整一車廂,打開門差點吐了。」長沙海關緝私局警員張濤(化名)說。當天在長沙共發現了3個用來存放這些走私凍品的冷庫,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冷庫中堆放了大量包裝上寫着外文的來源不明的凍品。據調查,黎某和家人近一年至少走私了數百噸豬腳和雞爪等進入湖南,再通過湖南最大的凍品批發市場長沙市紅星冷庫的門面分銷到湖南省內和全國各地。
一些走私凍肉包裝上的生產日期顯示,「肉齡」竟然長達三四十年。專項行動中,有「80後」緝私人員在廣西某口岸查處了一批比他年紀還大的「70後」凍肉。
「泡椒鳳爪」成重災區
來歷不明的肉品通過批發市場,進入大排檔、餐館,甚至是正規超市,一些網絡平台也成為其潛在銷售渠道。通過醬油醃製、辣椒調味後,這些肉品有的被製作成袋裝熟食,演變成「佳餚」,消費者很難分辨。
報道指,很多人喜歡吃的「泡椒鳳爪」是走私凍品的「重災區」。某些「色香味俱全」的鳳爪甚至有幾十歲「高齡」,可能是來自異國他鄉,不法分子用漂白劑浸泡,「賣相」變得又白又胖。
搗破各地21個走私集團
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走私凍肉的鏈條牽涉多地。在專項行動中,自2015年1月以來,廣東番禺、江門地區的陳某、黃某、溫某以及遼寧大連地區的劉某等21個走私團伙,承攬北京、天津、重慶、河南、廣東等多地貨主的凍品進口訂單,境外走私凍品由此源源流入內地市場。
設微信群「通水」難查處
業內人士指出,即便高壓整治,但凍品走私環節多、非法利潤高,一批走私團伙從承攬業務、到運輸、清關、貨物交付都形成了「一條龍服務」,而且在收取中間費用時,採用現金或網絡支付,交易記錄隱秘,難以查處。
目前凍品走私已經從家族式單打獨鬥,形成了全國範圍的抱團發展,走私販私人員建微信群、QQ群,有什麼風吹草動便互相通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