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女足球員譚茹殷(左)與支持者擊掌相慶。 新華社
闖入世盃八強 獎勵撲面而來
就在中國女足闖入加拿大女足世界盃八強之後,兩則與獎勵有關的新聞撲面而來。一則是為了表彰任桂辛在世界盃賽的出色表現,長春女足決定獎勵任桂辛一台中檔轎車;另一則是某企業可能會向中國女足送上100萬元人民幣獎金。女足是否需要獎勵、贊助?當然需要。但切莫將對女足的支持與關注變成一陣風,隨着世界盃的結束而戛然而止、煙消雲散,而應細水長流、雪中送炭。
姑且不去評價長春女足俱樂部和某企業的動機為何,在目前這個時機作出上述舉動是否恰當值得商榷。兩則消息引發強烈關注的原因在於女足隊員工資待遇較差,多為每月幾千元,少的甚至千元以下,這與男足職業聯賽球員的收入相比有天壤之別。女足在中國的發展落後於男足,但這不僅在中國是如此,在世界範圍內都是這樣,這是由女足的市場決定的。
2011年,日本女足奪得世界盃冠軍,但是大部分隊員的年薪只有150萬日圓(約7.5萬元人民幣)。即便是五屆世界足球小姐馬達在此前効力的瑞典托雷索俱樂部的年薪才是31.5萬美元,這個薪資水平相比男足可謂差距巨大。隨着該俱樂部2014年破產,馬達在新東家的收入下降,目前她的主要收入來自於贊助。
其實,國外女足也在為提高女足待遇作出各種努力。英足總的做法是,從2009年開始,英格蘭女足隊員以集體方式跟英足總簽訂合同,每年能夠最多從足總得到2.6萬英鎊,女超俱樂部給她們的年薪上限在3.5萬英鎊左右。不過,絕大多數簽訂集體合同的球員只能從俱樂部得到兩萬英鎊年薪,英格蘭女超聯賽球員最低的周薪甚至只有50英鎊。某些球隊只是為年輕球員支付上大學所需的費用,而某些年長的球員則需要做兼職來養活自己。
應從長遠考慮 提高薪金水平
中國也應從長遠考慮,提高女足薪金水平。一是借鑒國外做法,比如中國足協與國家隊隊員簽集體合同,而俱樂部再給隊員提供一份合同。二是根據聯賽贊助的情況在聯賽結束後對參賽俱樂部進行補貼,甚至直接補貼球員;三是塑造明星球員,其個人贊助可以成為收入的重要來源;四是加大女足運動員培養,只有更多高水平運動員湧現,聯賽水平才能越高,才能吸引更多商家介入。■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