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鄭智聰指,用酒精搓手液潔手可將手部細菌由1,000個減至零個。 香港文匯報實習記者鄒詠詩 攝
便利店豪購零食化驗 鄭智聰致力「零感染」膺傑出員工
香港文匯報訊(實習記者 鄒詠詩)「只有我曾經做過或已經做緊的事,才會叫別人做。」港島西醫院聯網感染控制主任及瑪麗醫院微生物學顧問醫生鄭智聰,專責控制傳染病在院內傳播及減低爆發風險。為找出傳染病的「真兇」,他事事親力親為,曾攀上天台30米高的水箱檢查,又到便利店「豪擲千金」購買各種食物化驗。此外,為宣傳酒精潔手的重要性,鄭智聰會趁醫護人員交更時間,親自到各醫院病房巡查講解,務求做到「院內零感染」,他榮獲本年度醫管局傑出員工獎。
鄭智聰師從港大名醫袁國勇,2003年「抗SARS」一役使他養成每事親力親為的習慣。鄭智聰憶述,當時淘大爆發感染後為了解病源,他跟隨袁國勇穿着厚重的保護衣到現場,袁國勇更帶領他們爬了十多層樓梯,走上淘大旁的地盤天台視察環境。鄭智聰形容「當時又熱又悶」,印象深刻。
師從袁國勇 每事親力親為
有了SARS的經歷,當上感染控制主任後,鄭智聰亦持續親自追查病源。2011年,瑪麗醫院首次有病人在院內感染退伍軍人症,為尋找病菌源頭,鄭智聰親自爬上30米高的天台水箱取樣本化驗。鄭智聰認為,尋找病源就如「警察查案,一定要離開辦公室到現場,才能找到主因」。
調查腸道毛霉菌 追至藥廠
2009年有完成骨髓移植的病人感染腸道毛霉菌,惟他們用盡方法亦找不到源頭。鄭智聰懷疑病人進食餅乾零食後受感染,便讓助手到院內便利店購買各種食物進行化驗,每次500元,「那次共花了很多錢呢!」他笑言。最後要到藥廠實地視察,才發現病毒原來藏在藥丸的中心。
教酒精搓手細菌可減至零
除全力追查每個院內感染個案,鄭智聰亦堅信要減低傳染病爆發的風險,注意個人衛生相當重要。他表示人們常誤會以肥皂洗手就能消滅細菌,事實上用酒精搓手液潔手才可將手部細菌由1,000個減至零個,肥皂只能減至100個。所以他積極在醫院內倡導 「守衛生」的重要,會親自趁醫護人員交更時,到各病房跟進傳染病的最新情況和重申潔手的重要性。
鄭智聰2008年上任以來對院內感染的「零容忍政策」,成功令港島西醫院聯網的院內感染率維持低位。他認為,感染控制是全體員工共同努力的成果,並期望是次獲獎能令更多人明白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做好個人衛生以杜絕傳染病爆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