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央將沿鐵路通道選擇中小城市,建設若干「微中心」。圖為北京開往天津薊縣盤山景區的城際快速列車昨日正式開行。新華社
沿鐵路通道選址 職住合一設施齊備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在中央大力推動下,未來部分中央和國家機構、產業搬出北京,將催生北京周邊小城鎮的崛起。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未來將以北京為中心,沿鐵路通道選擇若干中小城市,建設若干職住合一的「微中心」,重點疏解中央行政及企事業單位,並配套跟進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
內地首次在區域規劃中提出建設「微中心」。規劃綱要解釋,所謂微中心,是在沿京滬、京廣、京九、京承、京張、京秦等方向鐵路通道,選擇若干中小城市,高標準建設若干定位明確、特色鮮明、職住合一、規模適度、專業化發展的微中心。
打造若干次中心城 輻射周邊
在京津冀地區,北京是「巨無霸」,天津是「土豪」,河北城市發展落後,京津冀缺少次中心城市,缺乏縱深推進的經濟走廊。而此次中央提出打造若干「微中心」,正是希望崛起一批有實力的次中心城市,隨着北京外遷機構和產業的入駐,當前城市建設、經濟水平和公共服務水平都將大幅提升。
有分析指出,「微中心」與過去所提的「衛星城」或「新城」的概念既有相似也有差別。一方面「微中心」與北京有很強關聯性,「微中心」是為承接從北京疏解出的機構和產業而設立,是北京的衛星城;另一方面,「微中心」更強調自身的集聚力和對周邊區域的輻射。
從規劃看,北京周邊「微中心」的選取,交通是首要條件。「微中心」都選擇在重要的鐵路通道沿線,具有客運專線、城際鐵路等高效便捷城際交通保障。此外,結合土地、水資源、能源保障等客觀承載條件,重點疏解中央行政及企事業單位,配套跟進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
北京周邊衛星城的選取和建設一直存在很多爭議,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趙弘就指出,過去北京市在回龍觀、清河、望京等建設的新城都不成功,反而成為城市新的擁堵點。未來北京周邊選擇建設衛星城,應距離北京不遠,大約30公里-70公里,使用城際鐵路可以一站到達,可以承接北京的醫療、教育、居住等功能。按此條件,河北的涿州、廊坊、燕郊,以及天津的武清區、寶坻區等,都可以作為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