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中國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陸上絲路起點西安回坊篇:西安阿訇


放大圖片

■西安清真大寺阿訇馬益平。 記者張仕珍 攝

四歲學做禮拜 堅守千年習俗

每天清晨,當鐘聲悠然傳來,居住在陝西西安回坊(穆斯林聚居區)的清真寺阿訇(伊斯蘭教主持教務、講授經典的人)馬益平總會和往常一樣,面西而向,沐浴、更衣、肅穆,然後虔誠地進行禮拜。倘若時光能夠穿越,回到千年前盛世大唐,你會發現,同樣的禮拜禮儀,也在這裡隨處可見。相傳,伊斯蘭教於公元七世紀中葉唐朝年間,由波斯(今:伊朗)和大食(今:阿拉伯帝國)商人經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傳入長安(今:西安),唐朝政權在蕃商聚居的「蕃坊」修建清真寺,允許他們與漢人通婚,穆斯林從此落地生根。如今,一千多年過去了,波斯和大食早已成歷史煙雲,長安也已易名為西安,蕃坊演變為回坊,唯有七座古老的清真寺,還在見證着穆斯林傳統代代相傳,生生不息。■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陽波、張仕珍 西安報道

在西安回坊化覺巷,一家具有濃郁阿拉伯風情的商舖尤為引人注目,店面四壁掛着的由毛筆書寫的阿拉伯文書法,既展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將阿拉伯文字的美感展露無遺。這家店舖的主人馬益平是西安清真大寺的阿訇。一頂無簷圓頂的禮拜帽、一叢大鬍子,看到他的第一眼,便讓人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一幕幕沙漠駝隊迤邐遠行、穆斯林伏地祈禱的畫面。

傳說鬍子「報夢」 太宗遣使西域

每天中午面向麥加做完了晌禮後,馬益平通常會來到自己的商舖,經營午後的生意。化覺巷裡往來的外國人和穆斯林很多,馬益平不時用夾雜着阿拉伯語的西安方言與他們互致問候。

關於自己的祖先,馬益平雖沒有族譜考證,但他確信他們是當年從西域而來的大食人。

在西安回坊,千年來一直流傳着這樣一個傳說:一日,唐太宗夢見被惡魔追趕,無處可逃,甚是驚慌。突然,一個穿白衣的大鬍子出現,手裡拿着壺,惡魔見狀便逃走了。次日,唐太宗上朝時便令眾大臣解夢,一位大臣說這可能與西域人有關。於是,唐太宗派使節遠赴阿拉伯地區,後來,先知穆罕默德便派了自己的舅舅宛尕斯來到長安,拜會大唐皇帝。

馬益平和西安回坊的大部分人都是聽着這樣的傳說長大的,來自西域的宛尕斯便成為他們公認的先民之一。西域人來到長安後,除了部分外交使者之外,大部分人靠經商謀生。他們在街上擺地攤、賣香料,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得到大唐皇帝的召見,於是便逐漸在長安城裡佔據了一席之地。

保留經商傳統 秉持誠信經營

馬益平告訴記者,如今在西安回坊,大部分坊上人(回坊穆斯林自稱)都從事商業活動,而且一直遵循着「誠信經營、童叟無欺」的原則,任何人都決不允許挑戰和冒犯這一祖訓。

由於祖上從西域而來,在坊上人的血統裡面,一半是西域,一半是中原。歷經千年滄桑,西域特有的文化及生活習俗並沒有在長安失傳,反而很好地保留了下來。

與古時一樣,坊上人信奉伊斯蘭教,婦女依然用頭巾蓋頭,男子喜歡戴小白帽,語言中摻雜着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炸油香(一種特有的穆斯林食品)一路傳承至今。

信仰耳濡目染 番文無師自通

馬益平是這眾多傳承者中的一個典型代表。從4歲開始,父母就教他開始做禮拜。他清晰地記得自己第一次抬手,恭敬地站在那裡,緊張地直盯着叩頭的地方,而父親為了讓他叩頭的地方準確無誤,便在他跟前放了一塊小布,讓他按照布的位置叩頭。

馬益平的母親是位了不起的女性,通讀《古蘭經》,這讓馬益平從小就耳濡目染,愛上了《古蘭經》。到20歲時,他已經在家裡辦起了講習班,成了坊上小有名氣的教師。

走在回坊街上,伊斯蘭和漢族風格兼具的建築隨處可見,很多門牌用古波斯語或阿拉伯語標注,往來的穆斯林不時用阿拉伯語或波斯語互致問候,加上他們特有的相貌和衣着,讓人瞬間有種穿越時空,夢回西域的感覺。

據說,回坊的小孩一生下來,家裡就會請阿訇念詞吹到小孩耳朵裡,坊上會蒸一條長龍的花饃,文化就這樣一代代傳承下來。甚至連一些三歲的小孩也會從父母那裡耳熏目染,無師自通地學會阿拉伯語或波斯語的日常用語,這使西安充滿濃郁阿拉伯特色。

相關新聞
本報特派記者俄羅斯烏法採訪記趣 (2015-07-14) (圖)
體驗中俄友誼之旅 (2015-07-14) (圖)
編者的話 (2015-07-14)
習近平眼中的烏法:乾淨漂亮 (2015-07-14) (圖)
蘇-30發動機 「俄羅斯製造」之光 (2015-07-14) (圖)
萬人迷普京:姑娘的白馬王子 俄羅斯人的希望 (2015-07-14) (圖)
花絮:美「骨灰」級名記 愛唱中文兒歌 (2015-07-14)
花甲翁十載尋證 記錄膠東「草民」抗戰 (2015-07-14) (圖)
鮮有漢奸 自發補齊軍糧 (2015-07-14) (圖)
日軍活剝人皮 《紅高粱》取材還原 (2015-07-14) (圖)
戰時多輸送兵員 戰後不忘鄉親苦 (2015-07-14)
絲路探奇系列專題 (2015-07-14) (圖)
陸上絲路起點西安回坊篇:西安阿訇 (2015-07-14) (圖)
阿福西安創業 增進中土交流 (2015-07-14) (圖)
隨鄭和下西洋 阿訇屢立奇功 (2015-07-14) (圖)
話你知市集禮拜影響交通 建寺聚居形成回坊 (2015-07-14) (圖)
小資料:張騫通西域 唐僧取西經 (2015-07-14) (圖)
中國古代對西域地區的稱謂 (2015-07-14)
青海循化篇:撒拉姑娘 (2015-07-14) (圖)
拓穆斯林產品 做新絲路使者 (2015-07-1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中國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