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送飯員工為百歲長者挑魚骨。 記者孫志賢 攝
「惜食」、「咪做大撠迭v等概念近年在香港流行,除了減少購買不必要的食物,食物回收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視,例如把超市或餐館捐出的食物,烹調成美味的菜餚轉贈慈善團體或有需要人士。在本港,「惜食堂」是其中一間迅速冒起的慈善組織,為深入了解其運作,本報記者上月上網登記成為惜食堂義工,先後4次參與其義務工作,在廚房協助準備飯盒、切菜、盛飯、打包等,準備食物送給長者。記者在送食物過程中,看見工作人員十分細心地為一位百歲婆婆挑走魚骨,又主動為對方倒垃圾及梳頭,記者從中深深體會到食物回收的箇中意義。
「大鑊飯」飄香 配牛腩或三文魚
惜食堂最初只是回收酒店的食物,轉送給東華三院的社區廚房。到2012年及2013年分別在柴灣及深水齞W設中央廚房,自行處理回收的食物,並在周一至周五提供免費飯餐,現時每日送出的飯餐超過6,000份。記者在柴灣廚房做義工,工作以3小時為一節。義工先處理蔬菜,例如挑出枯黃菜葉、切菜、切薯仔等。
然後工作人員開始準備打包飯盒,這時義工需換上另一色系的圍裙、戴上袖套,換新的手套及戴口罩。廚房內分成4條「生產線」,分別需要義工盛飯、夾菜、盛R、蓋盒。雖然廚房煮的都是「大鑊飯」,但色香俱全,且有兩款R菜選擇,如薯仔牛腩或炆三文魚等。
用手推車送飯盒 陪長者聊天
除了在廚房幫忙,記者亦兩度跟隨外展隊到筲箕灣愛東h協助送飯。惜食堂的外展隊自2013年開始服務,至今有約10人,他們兩人一組分5隊,各自配備手推車,向約80多戶長者送飯盒及食物包。公公婆婆見到惜食堂的員工時,都顯得非常開心。這些長者很多都是獨居人士或行動不便,送飯服務既為他們提供膳食,亦可讓他們有機會與人聊天。
記者這次深入了解惜食堂的運作時,發現它除了推動環保,把回收食物造成美味膳食外,還照顧到社會弱勢社群,例如聘請聾啞人士及少數族裔作員工,專門負責外展工作的團隊,則聘請再培訓婦女。惜食堂的創辦人董愛麗於2008年已成立「小寶慈善基金」,為低收入人士提供援助,其後她在一個攝影展看到一張老婆婆推沉重紙皮手推車經過名店的相片,感到非常震憾,想到很多長者辛苦工作只為兩餐飽飯,遂有了成立惜食堂的念頭,同時嘗試解決食物浪費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