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主要演員謝幕(左起)胡文閣演的瓊娥郡主、溫如華演的蕭后、譚孝曾演的楊四郎。
本年度中國戲曲節為觀眾帶來多個地方劇種,其中把清朝宮廷京劇特色展現,可以一新觀眾耳目,因為戲曲藝術在清代有劃時代的經歷,尤其是京劇,因為得以進入宮廷演出,其規格及藝術要求自然與一般民間的演出有所不同。
清代宮廷戲曲興起於康熙年間,於乾隆年間最為鼎盛,為了提升宮廷戲曲的質素,皇室召集文人撰寫宮廷戲曲專用劇本,最早由太監演繹,進而發展到民間挑選各行尚色藝人入宮演出,到了光緒年間,更聘用伶人任職,專責在宮內演出。
今次中國戲曲節揀選的《昭代簫韶》一本和二本,讓觀眾欣賞到當年宮廷戲曲演出的風格和要求。
舞台佈置採用「守舊」式舞台幕帳,以「諧音」、「佾舞」取代常見的「出將」、「入相」上場門和下場門。
未開場前,舞台上擺設旗、傘、槍、刀、桌、椅、帳、纛、龍、虎形,於演出前才撤去。另樂隊置於舞台中央,大約用五位樂師負責伴奏。
演員刻意用較直唱腔,少婉轉運腔,回歸京劇演唱和表演根源。今次擔演的演員是著名譚(鑫培)派第六代傳人譚孝曾,其嗓音高亢宏亮,文武兼備,在《昭代簫韶》一劇中演楊四郎;在劇中演蕭后的溫如華習張君秋派藝術,扮相雍容俊美,演唱韻味淳厚,表演細膩。還有一位第三代梅派傳人胡文閣擅青衣行當,在劇中演瓊娥郡主。工架子花臉的韓巨明演孟良。
《昭代簫韶》一本是講楊四郎被遼所擒招為駙馬,遇受命楊六郎前來盜馬的孟良,得郡主幫助得盜馬覆命。
全劇分五場,各主要演員都有獨腳戲及配合演出武師武藝出色整齊;此一清代宮廷戲的戲服優雅,觀眾看來賞心舒坦。 ■文︰白若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