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留給年幼的趙綺蓮最深刻的印象莫過於「餓」與「冷」。在食品緊缺的戰爭歲月裡,每人每天只有100克黑麵包的定量,這讓正在長身體的學生們整日食不果腹,蘇聯極其嚴寒的天氣讓他們幾乎夜夜難眠。
趙綺蓮笑着回憶,「女孩子比較省,吃麵包總留一口皮,誰知道被男孩子發現後,皮也留不住了,都被搶乾淨了。」老師削掉的蘋果皮也「難逃一劫」,孩子們甚至為此排起了長隊。除了「搶皮」大戰,他們還會偶爾「偷菜」。種下的西紅柿還是青的,已經被孩子們偷偷摘掉幾個。「回來放在大枕頭裡面,四個角一邊一個,睡覺不敢動怕壓着,等捂紅了再吃,」她說,「比起心驚膽戰,更難忍的是餓。」
在持續不斷的炮火下,蘇聯迎來了嚴寒難耐的冬季。本來要疏散去遠東的孩子們在行李上坐着等了好些天,卻因車輛供應不足,只得留守原地。「戰爭從夏天打到冬天,1941年往1942年過渡的時候最難熬,伊萬諾沃一點可燒的木材都沒了,」趙綺蓮說,「為了換吃的,不得不把最後的木頭賣掉,零下40多度的夜裡穿着大衣蓋上棉被還是凍得睡不着覺。」她稱,極度嚴寒的天氣凍住了墨水,爆裂了水管,學習、寫字,甚至喝水都變成了奢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