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政府計劃立法「防止不孝子」,與當地近年出現大批「繼承貧窮」長者有關。韓國很多上年紀父母為了讓子女過好生活,無條件將財產贈予子女,但子女拿到身家後,卻拒絕供養父母。當地傳媒將這稱為「繼承貧窮群體」現象,認為問題一方面固然是違背最基本倫理道德的不孝子女的錯,但上一代父母亦應意識到世代思想差異,「無條件給予」反而會害了子女。
韓國《中央日報》去年深入調查「繼承貧窮群體」現象,發現在2007年至2013年間,當地144宗父母子女之間的供養費訴訟,約三成的原告都是「繼承貧窮父母」。這些父母通過贈予和繼承手續,一早將自己財產全部分給子女,子女卻拒履行供養責任,父母只好將子女告上法庭。這些長者平均年齡達77歲,每月生活費平均不到34萬韓圜(約2,229港元),大部分只能依靠退休金維持生活。上庭時,大部分子女都直呼父母的名字,而不叫父親母親,訴訟往往造成父母與子女間及兄弟姊妹間關係破裂。
首爾74歲老婦李某丈夫早逝,一棟2層樓房是她從丈夫繼承的唯一遺產。她膝下有3個子女,最牽掛的是20歲就移民美國的54歲長子文某,為了幫助做服裝批發生意的長子,她連續10多年在地下小作坊做帽子然後寄給兒子,並說服其他兩個子女,將房子轉名給長子。然而2012年李某突然中風癱瘓,當希望長子資助醫藥費時,他卻令人心寒地說「我沒錢」。身無分文的李某不得已控告長子,最終法庭判文某一筆過支付3,000萬韓圜(約19.7萬港元)供養費,並每月再支付200萬韓圜(約1.3萬港元)。 ■韓國《中央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