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紀念戴安瀾將軍及中國遠征軍將士的緬甸佛塔。本報北京傳真
孫話祖父戰時勇 身經百戰騁沙場
他抗日戰功卓絕,曾擊斃日軍少將;他支持國共聯合,全民團結抗戰;他精於治軍,200師威猛聞名亞太;數百次的戰鬥,他身先士卒,英勇奮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海鷗將軍戴安瀾,在中華民族反法西斯戰場上,留下一段精彩而悲壯的歷史。在中國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即將來臨之際,本報專訪戴安瀾將軍之孫戴茗磊,他說:「得知很多抗戰老兵要參加勝利日大閱兵,我彷彿再次看到爺爺的身影。這次閱兵,對我們抗戰將領後代來說,感受是完全不同的,特別激動、驕傲。」戴茗磊說,這是中央政府對這段抗戰歷史的認同,是對為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者而獻出生命的英烈的認可,也是對仍健在的老兵們的一種敬意。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凱雷 北京報道
「祖父進入黃埔三期學習後,為表示平息帝國主義欺壓中華民族、蹂躪華夏大地的惡浪狂潮的決心,遂改名為安瀾。」戴茗磊說,戴安瀾在從長城抗戰到台兒莊戰役,再到武漢保衛戰、崑崙關大捷的大小數百次的戰鬥中身先士卒,英勇奮戰,血灑疆場。出征緬甸時,面對歡送的民眾,戴安瀾笑着說:「為民族戰死沙場,男兒之分也。」當孤軍深入緬甸同古,決心與日寇決一死戰時,他在留給妻子王荷馨的遺書中寫道:「為國戰死,事極光榮。」
立功異域 以少勝多
戴安瀾,字海鷗,被稱為海鷗將軍,是中國近代抗戰史上著名戰將。1939年1月,戴安瀾被任命為中國首個機械化師--第5軍第200師師長。同年12月,桂南崑崙關戰役尾聲時,戴安瀾親臨炮兵陣地指揮炮擊日軍,不幸被彈片擊傷背部,因流血過多而被抬下戰場。崑崙關大捷是中國抗日戰爭史上最為壯烈的戰役之一,擊斃日軍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以及該旅團90%的軍官。
1942年,戴安瀾率第200師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鋒赴緬參戰。在同古會戰中,英軍自顧撤退把防務完全交給第200師,面對4倍於己的兵力,戴安瀾下定決心戰死疆場,立下遺囑:師長戰死,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參謀長代之;各團、營、連亦如此。第200師同仇敵愾,日軍死亡逾5,000人,中方犧牲1,000人,以1比5的戰績創造了中日交戰史上前所未有的戰果,國際輿論為之震動,中緬印戰區美軍總司令史迪威評價戴安瀾將軍為「立功異域揚大漢聲威的第一人」。
斥同室操戈 挺國共合作
與很多將領相比,戴安瀾是更加純粹的軍人,他對國共合作、全民團結抗戰的支持亦是無私的。戴茗磊告訴記者,在祖父的日記中曾有這樣一段,當聽說八路軍游擊隊在一次戰鬥中給日軍以打擊,他寫下:「抵抗日寇必然是前方與後方兩個戰場一起之努力,中國之抗戰必然是全民族之抗戰。」戴安瀾將軍始終反對國人之間同室操戈,倡導全民團結一心抗戰。
在面對重慶《新華日報》著名記者陸詒時,戴安瀾說,第二次國共合作,團結抗戰,這是深得民心的好事。要爭取最後勝利,必須堅持抗戰,堅持團結。勝利以後的建設,仍然需要兩黨合作,民主建國。陸詒高度評價戴安瀾對國共合作的深刻見解,「非一般軍人所能比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