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遠征軍在緬甸密支那同日軍作戰。 資料照片
1941年11月,為切斷援華國際通道、奪取戰略據點,日本大舉進犯緬甸,駐緬英軍節節敗退。應英國請求,中國政府派出10萬遠征軍入緬作戰,為擊垮在緬日軍作出貢獻,有力配合了太平洋戰場盟軍的反攻。負責中路的遠征軍第五軍在東吁保衛戰中,與擁有強大空中支援、數倍於自己的日軍,血戰12天,殲滅日軍5,000餘人,擊斃日軍橫田上校。橫田生前曾在日記中驚呼,「東吁之役,為我皇軍進入緬甸以來所遭逢之唯一大激戰。」
配合太平洋戰場盟軍反攻
東吁保衛戰之後,中國遠征軍為解西路英緬軍在仁安羌的危急情況,派出38師113團進行增援,大勝日本常勝軍第33師團,救出被圍困的英軍7,000餘人,以及被俘的英軍官兵、美國傳教士和新聞記者500餘人。英緬軍個個豎起大拇指,高呼「中國萬歲」。
首次入緬作戰,因盟軍配合不力,中國遠征軍雖打了一些勝仗,但最終難挽敗局,5萬將士魂留他鄉,其中大部分在撤退途中穿越野人山時犧牲,師長戴安瀾殉國。
1943年10月開始,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再次出戰,與美軍一道進行緬北和滇西反攻,殲滅日軍4.9萬餘人,收復失地8.3萬平方公里,成功打通中印公路,有力配合了印緬戰場和太平洋戰場盟軍的反攻。日本權威著作《太平洋戰爭史》曾評價,日軍在緬甸戰線的崩潰給日本軍部一個嚴重的打擊,使日本對陸戰的信心破滅,因為「自誇精銳的日本陸軍被他們一向所輕視的中國軍隊打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