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左腿受傷堅持上戰場的趙登禹將軍。本報北京傳真
「日本人被大刀隊打怕了,指揮官命令士兵給他們在脖子上套上特製的鐵圍脖,以防腦袋被砍掉。」談起當年趙登禹率領大刀隊血戰喜峰口的場景,李萌神情激動。
睡夢之中 人頭落地
1933年,日軍集中10萬兵力,兵分兩路沿長城一線,向古北口、喜峰口猛撲過來。3月8日,趙登禹被任命為前敵總指揮,與日軍激戰。在正面積極迎戰的同時,趙將軍考慮到敵我力量懸殊,認為與敵人硬打硬拚對我方不利,於是機智謀劃,指揮隊伍實行機動靈活的近戰、夜戰、迂迴包圍戰,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李萌告訴記者,3月10日,趙登禹得知日軍正在休整,決定乘日軍不備使用大刀偷襲日軍營地,並激勵戰士們說:「抗日救國,乃軍人天職,養兵千日報國一時,只有不怕犧牲,才能為國爭光。」
3月11日晚,趙登禹負着傷,率領500人大刀隊登上摩天嶺。「敵人沒有想到,除非天兵天將,誰能上這裡來。」李萌驕傲地講述喜峰口戰役的勝利。趙登禹講過一句話叫:「受一點傷是小的紀念,戰死沙場才是大的紀念」,雖然當時已經腿部受傷,但還是自告奮勇,堅決和敵人拚殺到底。她說,「敵人當時被打糊塗了,有的敵人正說着話就人頭落地,不少敵人在睡夢中就成了無頭之鬼,有的戰士背着兩口大刀,砍得都捲刃了。日軍傷亡500多人,血流成河,抱頭鼠竄;同時還繳獲了日軍的大炮坦克等武器。」
29軍堅守的喜峰口、羅文裕等陣地,面對日軍幾十次猛攻巋然不動。「後來又進行了三次夜襲,殲滅敵人6,000多人」,李萌說,喜峰口戰役給日本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本《朝日新聞》驚呼:「皇軍名譽盡喪於喜峰口外,而遭受60年來未有之侮辱。」趙登禹也因這一戰名垂青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