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上海市政協委員江山。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慶威 攝
隨着中國金融繼續開放,香港特區和上海這兩顆中國「東方明珠」,從相互競爭到攜手合作,去年11月「滬港通」開通,上海與香港股票市場建立市場互聯互通機制,進一步促進兩地資本市場的開放發展。上海市政協委員、「匯勤」董事會主席江山非常看好滬港金融發展,相信國家會出現更多的金融中心。他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訪問時表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會因為上海發展而改變,一個國家可以有幾個金融中心,單是美國就有紐約、費城、三藩市、芝加哥等10多個金融中心。」■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記者 陳文華、沈清麗
香港曾經一度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唯一窗口,但隨着中國金融繼續開放,上海、北京、天津、深圳和廣州等金融中心成立,將來是否會超越甚至取代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江山認為,香港目前仍然具有眾多優勢,例如香港資本市場競爭力強、法律體系完善、經營環境和市場准入等方面優勢明顯。國家也非常支持香港,包括「滬港通」開通、人民幣與港幣兌換更加開放等,香港仍然是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平台。
港須調整自身 保持競爭力
江山說:「中期內,香港在中國經濟和金融發展中還將扮演重要角色,相互間是離不開的。而今後長遠的變化,則要看香港自身的調整,能否尋求到自己的發展空間。現時香港的窗口作用正逐漸減弱,內地的技術、資金和企業可以直接與國際對接,如果香港仍然停留在以往與內地互動的模式中,必將會越來越失去競爭力。」
任上海政協委員 獻策監管人幣基金
江山因母親江胡葆琳祖籍上海,家族業務也有相當一部分是在上海,故聽得懂地道的上海話,對上海有一種特別的感情。2009年,大學主修金融的江山聯同港澳台另外3大家族後代共同創立「匯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匯勤」內地辦公室便設於上海。2013年,江山獲邀擔任上海市政協委員,經常以金融視角切入,密切關注內地A股上市、新三板、戰略新興板的相關議題,並以政協身份對上海金融發展建言獻策。
江山坦言,內地正處於人民幣基金發展初期,市場環境還是相對的亂,甚至「做基金的人不懂得怎麼做基金,做投資的人不懂得怎麼做投資」,他曾在上海市領導會見港澳委員的座談會上,提出如何進一步加強上海的基金監管,恰是上海市政府密切關注的議題,政府不久便推出一系列監管政策,規範基金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