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未來之星初返鄉 補習歷史識國情


放大圖片

■哪怕只是在南京一餐家常便飯,也讓高宇平(右)體會到內地的生活文化。 受訪者供圖

「傑星」入圍者分享感受 寄語港青北上開眼界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姬文風)香港文匯報牽頭成立的未來之星同學會今年踏入10周年紀念,其間成功帶領大批香港青年更深入認識國情,培養出對祖國及香港有承擔的年輕新一代。其中於學術及社會服務範疇表現卓越、今年「十大傑星」評選活動入圍者之一的人類基因學博士高宇平,祖籍南京,當年便藉未來之星活動首次返鄉,於大屠殺紀念館重新認識那段不能磨滅的慘痛歷史,又透過與當地青年相處,認識當代內地文化及生活模式,家國情懷油然而生。他分享指,這些難忘經歷讓自己更明白、包容及尊重不同文化,寄語香港年輕人應親身到內地了解國情,增廣見聞。

香港大學人類基因學博士畢業、現為理工大學博士後研究員的高宇平,在2008年暑假首次接觸到未來之星國情班的招募。該年北京奧運會舉辦,國情班目的地從北京移師到他的家鄉南京,對他來說更是特別的機會,「我祖籍南京,但出生以來卻從未踏足家鄉,就『膽粗粗』去報名參加。」經過重重面試,高宇平獲選成為國情班一分子,他憶述當年收到行程表後,最期待前往南京市人大參觀,希望能認識內地的議會架構。雖然最終國情班改往南京市政協參觀,但高宇平指,負責導遊的講者細心講解相關制度,學員們仍然獲益不少。

理科出身的高宇平又坦言,自己的中史約只有初中水平,在中學時讀的中史科主要以辛亥革命作結,甚少提及之後的近現代史,加上過去內地與香港的交流未算頻繁,總感覺內地有點陌生,所以在國情班中他到南京大學聽課時非常用心。教授細心跟港生分享國家發展歷程,亦會主動探討祖國當時所面臨的社會問題,讓他加深對國情的理解,補足這段「遺失」的歷史。

參觀紀念館 如睹同胞遇難

此外,高宇平憶起當年曾到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各人甫踏進入口,即看見兩旁放滿面容痛苦的人體雕像,附近有一個水滴計,每12秒就有一水滴從上空落下,旁邊象徵大屠殺遇難者的燈連隨熄滅。」看見這個裝置,高宇平彷彿目睹遇難者生命消逝的一刻,震撼不已。他隨後進館參觀萬人坑,侵華戰爭時日軍視人命如草芥的情景如活現眼前,讓他悲痛莫名。雖然館內種種叫他心情沉重,但仍有窩心之處,因館內一幅留言版上,寫有中國及日本小孩祝願世界和平的字句,高宇平亦衷心希望如此。

做幹事帶後輩 盼薪火相傳

未來之星國情班讓他大開眼界,翌年他主動參與幹事會,坦言是個培養個人表達能力、自信及領導才能的好機會。「成為幹事後要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舉辦就職典禮,不善辭令的我還被安排擔任大會司儀,這的確是個相當大的挑戰。」經過磨練才有成長,就職典禮不但順利完成,其後他再以幹事身份,協助帶國情班前往北京,帶着後輩認識國家,薪火相傳。

目前,高宇平在理大致力進行人類基因研究,希望找出致病基因,研發針對藥物治療疾病,造福社群。

相關新聞
未來之星初返鄉 補習歷史識國情 (圖)
飲茶悟道:高叫添水最難忘 悟「文化無分對錯」 (圖)
懲教辦「思囚之路」 冀學生三思而行 (圖)
教局:報告讚教院「升得起」 倡易名留「教育」字眼
全球創新大學 港校百強不入
隱毒續惡化 滅毒不容緩 (圖)
模擬試題 (圖)
尖子必殺技:時事基本功 避「大路」「升呢」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