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小學生在上月底的工作坊試坐模擬寵物籠,親身體驗動物暗無天日的苦況。 受訪者供圖
獸醫社區宣愛護動物 改變年輕一代價值觀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生命可貴,人類及動物亦然,但虐殺動物個案卻時有發生,令人心痛。為宣揚愛護動物的信息,非牟利獸醫協會主席麥志豪近日以「非常」手法,在工作坊讓小學生試坐模擬寵物籠,體會私人繁殖場的黑暗面及動物暗無天日的慘況。有孩子僅坐了3分鐘就叫苦要走,「但狗仔要被困在更小更髒的籠,一坐就是5年,因為牠們要不斷生BB供應給寵物店,同學都大感驚訝」。他認為孩子本性善良,這個體驗的教育意義已勝過千言萬語,未來擬將計劃拓展至更多中小學,改變年輕一代的價值觀。
近年積極向學界推廣動物權益的麥志豪,上月底與社區中心合辦工作坊,向30多名高小學生講述私人繁殖場內動物的苦況。工作坊配以展板解釋寵物店所出售的動物主要來自私人繁殖,為了加強震撼度,他更製作了多個模擬動物籠,讓學生試坐其中。
坐3分鐘已叫苦叫悶
當日有10多名學生主動舉手要試,麥志豪安排他們3人一組入籠,亦有人模仿小狗爬入籠內。不過,3分鐘後已有人大呻辛苦,「有孩子說很悶、很辛苦,說想離開了。不過,我告訴他們,狗仔要被困更小更髒的籠,一坐就是5年,因為他們要不斷生BB供應給寵物店。我亦叫他們不能嘈吵,因為如果狗仔掙扎、吠叫就會被虐打,甚至割聲帶。」
對於動物的苦況,不少試坐過寵物籠的學生大感驚訝,不少人更明言不會養寵物,又或寧願領養。麥志豪坦言,曾擔心會被家長投訴,但學生的踴躍表現令其有堅持的勇氣。他其後將有關照片及消息上傳至社交網站,結果得到逾2.6萬個點讚,更有多所中小學聯絡他,邀請他帶同寵物籠到學校介紹。他笑言,如此熱烈的反應屬預料之外,但因學校人數太多,難以分組進行,要用同樣的方式在學校推廣有一定難度。
研新講座宣馬戲辛酸
為將愛惜動物的理念推廣給更多學生,麥志豪計劃將寵物籠升級及優化,利用膠邊包裹籠的外圍,未來可在社區中心繼續舉辦類似的小班教學工作坊。他又計劃以動物園及馬戲團為主題,向學生講解園內的動物做特技表演背後的辛酸,「例如海豚跳水表演時背後也好辛酸的,不過實際要如何做仍在構思中,用什麼形式在學校做講座也要再研究。」
麥志豪特別熱衷在教育界推廣動物權益,他指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只要利用合適方法向他們灌輸正確的觀念,許多人都會學懂愛惜及保護動物的重要性。他舉例指,以往到學校進行講座時,不少學生接觸到他帶去的貓狗嘉賓均會大感雀躍,包括早前遭鏹水灼傷、失去一雙後腳的小貓「乖乖」,「有些同學可能未觸摸過動物,當他們臉貼臉跟動物嘉賓打招呼時,場面很sweet。」這樣比生硬地講大道理有效得多。
麥志豪盼覓學生接棒
麥志豪去年與香港教育學院及個別中學合辦「社區服務研習計劃」,參與的學生需參觀流浪動物絕育中心、落區點算流浪動物,以及在動物領養日做義工等,更深入地推廣生命教育。他指不少參與計劃的學生在匯報動物保護議題時,都有深刻體會,成效不俗,故今年擬將計劃拓展至3間中學,「未來更希望找到學生承接我的位置,做推廣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