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鄒家俊。本報重慶傳真
老式28自行車、6英寸黑白電視機、風琴、留聲機、滿牆的老照片......走進重慶「琥珀照相館」,彷彿走進一家小型復古博物館,每一處角落都訴說着古老的故事,恍惚間好似穿越回民國年代。這家照相館的主人,80後攝影師鄒家俊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他希望自己的「琥珀照相館」能夠幫更多的人圓心中的復古夢。■香港文匯報記者 孟冰 重慶報道
在28歲的鄒家俊的眼裡,攝影師是一份神秘而偉大的職業,在民國甚至更早的年代,照相館曾經是人們留下影像記憶的唯一去處。「我小時候聽母親念叨過,我外曾祖父曾在重慶七星崗開過一家『明明照像館』,至今家裡還留存有當時拍的老照片。」
籌建照相館 做攝影匠人
文藝氣息濃厚的鄒家俊曾在四川美術學院就讀,因為不喜歡自己所考專業,因此大二時毅然選擇退學,走上攝影道路。雖然遺憾未畢業,但美院周圍濃厚的藝術氣息仍讓鄒家俊迷戀:「我最初是想在學校周圍找一個廢棄工廠,做自己的攝影工作室,但後來有朋友願意出房合作,考慮到資金成本,計劃就擱置了。我是個追求完美的人,想把攝影這件事情做的更『純粹』一點,做一個真正的『匠人』,而不是簡單、無聊地拍一些數碼相片和做後期處理。」
蒐二手舊物 睇千幅老照
如今,鄒家俊拍攝一套單人復古照片售價約1,000元/套,雙人約1,500元/套,這個價格在當地的小眾攝影並不算高,因此來嘗試的客戶較多。開業首月營業額即達30,000元,預約拍片的客人也排到了三個月以後。鄒家俊對自己的復古照相館頗有信心:「盈利沒問題,問題是我想尋找一種有意思的、與眾不同的拍照模式。」
在「琥珀照相館」裡,有上百件復古的傢具、物件,擺放看似雜亂卻極具藝術品位,來拍照的客人偶爾需要等候的時候,就靜靜的參觀這座「小型博物館」。鄒家俊說,為了這些二手物件,他的生活已經變成「照相館--二手市場」兩點一線,平時有客人的時候就拍照,沒有客人就驅車逛二手市場或者在上網淘。
鄒家俊告訴記者,他希望把工作室打造得更豐富,讓客人能有種「一走進來恍如隔世」的感覺,「小時候有一篇課文叫《奇異的琥珀》,兩隻小蟲被埋在一個松脂球裡,掛在一棵老松樹上,幾千年過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琥珀,我要的就是這種感覺,希望「琥珀照相館」能成為一個私人博物館,每一處角落都有故事。」
在照相館房間的一角有一塊軟木板,上面釘滿了黑白色、泛黃的老照片。鄒家俊告訴記者:「這都是我自己收集的,為了找尋拍照靈感,我瀏覽了上千張老照片。老照片的拍攝動作很單一,造型也有些比較誇張,比如用手貼着臉、眼神直直的看着鏡頭,有些客人會覺得不自然、傻,但這就是老照片的風格。」
鄒家俊說,自己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對於上世紀的重慶有着深深的記憶:「重慶十八梯、嘉陵江索道、朝天門輪渡,這些都正在消失,但都是幾代人的記憶。」為了重現「老重慶」景色,他特別邀請了四川美術學院一名手繪大師,手繪三張老重慶畫布背景。
事業初起步 獲親友支持
鄒家俊坦言,目前事業正在起步階段,談純盈利還為時尚早。他笑道:「第一個月營業額3萬,我要買裝飾品、豐富工作室,還要開拓膠片攝影領域,賺到的錢又投進去照相館了,這兩個月我和我的合夥人一分錢也沒放進口袋。」
但是令鄒家俊欣慰的是,自己的創業得到了親人和好友的支持,「我家人對我的很支持,經濟方面也沒有給我太大的壓力,尤其是我的女友。」鄒家俊臉上微微露出羞澀:「她對我很好,我是個比較懶散的人,這個照相館上上下下女友幫了不少忙。」
鄒家俊對大學生創業的理解是盡量要避免單槍匹馬、單打獨鬥。鄒家俊經朋友介紹,認識了兩名志同道合的「鐵哥們」,今年7月,三人合夥開了重慶唯一一家復古照相館,他們一人出辦公用房、一人專注拍攝、一人做圖片後期處理,配合十分默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