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0月17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書若蜉蝣:醮會與飄色


■葉輝

林國輝所撰《申報所見的兩則香港史研究資料》,其中一則談及將軍澳於1874年初因官吏貪腐而引致罷市,至於另一則,刊於1872年9月5日《申報》,乃選自《華字日報》,所記述的是「香港醮會」:「港地連日醮會之舉,恭迎列聖鑾輿,鎮遊街巷,絲竹管絃之盛,則有洋洋盈耳之笙歌,衣冠錦繡之儀,則為落落大觀之人物。二龍飛舞,將欲躍淵見田,五鳳跨遊,恆願凌霄接漢。西曆紫薇之巷,燕舞翩翩,東過蘭桂之芳,馬騰簇簇,旌旗歷亂,真堪耀目炫神,翡翠迷離,亦足賞心快志。」

此文又說:「又況會名花果,盤設盂蘭,宣佛法於無邊,啟壇場之浩蕩,結若蜃樓,不少繭絲蟬殼,幻成海市,居然萬戶千門,鶯院花香,宏招蝶使,法場善廣,遍誦菩提,羽衣則說道德之言,五千一貫;比丘則證如來之法,萬億歸虛。奪目張燈,風來則有聲鏗鏘爾,迎神結綵,雅化則靜寂肅然,將見識六如之道,咸登歡喜之鄉,空三昧之心,眾拔憂愁之國矣。」

此文又說到香港盂蘭醮會有「扮色」(飄色)此一特色:「有以稚年小子,巧裝昔人故事,使之騎馬遍歷街衢,以為樂趣者,殊不足觀。況當炎天赤日,煩苦備至,在彼小子,實有慘不可言,乃父若兄,又何忍樂而為此風會之陋習,真可怪哉!」

林國輝認為「此文詞藻華麗,語意較隱晦」,但此文所記的是1872年香港之盂蘭醮會盛況,乃有神輿行列出遊,穿街過巷的描繪,亦提及到誦經安撫亡魂的儀式;查盂蘭醮會早於1856年已在港舉辦了,至1872年,香港民眾已慣見了,但對《申報》的內讀者而言,「扮色」倒是「真可怪哉」。

在港創立《循環日報》的王韜旅港近二十年,對斯時的盂蘭節印象深刻,他曾寫道:「盂蘭盆會盛行於今而莫知其所自始,所見之最盛者,莫如粵東。以香港蕞爾一區,每歲舉行是會,約費萬金,莊嚴炫麗,莫與為比」,又指「以一盂蘭會,揮手千金」,「可謂豪舉矣,然謬亦甚矣」。

農曆七月旅居滬廣東商人亦辦盂蘭盆會,《申報》指出「往觀之人,靡不摩肩擦背,官員深恐好事之徒聚眾生事,故禁止市區舉行傳統慶典」,但類似民俗活動佔據滬港兩地報刊版位。王韜對盂蘭盆會的論述,早見於1875年所刊的《甕牖餘談》,據聞斯時的會場大多設於中環及上環一帶。

據民間傳說,「扮色」或飄色早在明洪武年間就流行了,安徽人何騰偉曾派遣至廣東,又曾到福建沿海剿賊,及至1378年,舉家定居於中山水井頭,此地位於黃圃三社、靈會、古樓三坊交界處,他其時很清閒,乃購置福建木偶以消閒;據說在明末清初時期,黃圃坊間興起民間廟會,會槓抬北帝神像巡遊,後因神像形象較呆板,民眾就在神像頂支插鐵條,上撐托一小童,連同神像一起巡遊了。

相關新聞
《淡水小鎮》訪港 歷經二十六年 感動依舊 (圖)
《淡水小鎮》
人終歸總要「爽」一次 《大龍鳳》 (圖)
台灣舞蹈王子李偉淳 《王者之風》月底世界首演 (圖)
舞劇《弟子規》傳先賢美德 (圖)
歷史與空間:南宋軍中「第一虎」 (圖)
書若蜉蝣:醮會與飄色
浮城誌:急停
亦有可聞:得天下前後之「得民心」
豆棚閒話:吃蒜者言 (圖)
畫中有話:AA制 (圖)
香港仔好風光 漁港探勘 (圖)
走東走西:間諜寫間諜 (圖)
「蘭閨清興」作品展開幕 (圖)
《飛天.蘇仙》郴州亮相
共融.共賞藝術培訓成效顯著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