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科數年來都是新高中的一科「焦點」科目,引發出多次的討論。而本科强調培養的判斷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近日正名為明辨性思考,以回應社會的不同持份者訴求。本文是我對本科在未來發展的期望,與讀者分享一些個人的感受。
判斷思考有高低之分
我認為,判斷性思考有可能會導致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或公正的思考。因此,學生在學習批判性思考時,要避免跌入自我為中心的死胡同,只關心如何贏得辯論,而不管其所用思維是否有明顯問題。
本地的一些政客往往便是運用此技巧,打動或欺騙市民。例如,有政客一方面要求特區政府多建房屋,滿足市民的需求,但當局在地區找地建房時,他們又會站在地方層面,阻止興建。又如,有學生領袖以「公民抗命」為名,煽動市民「佔中」,當被檢控時,又作抗辯。這些人都屬於是低級的批判性思考者,只關心如何贏得辯論,缺乏一套正義的價值觀。
因此,我們應能學習一套公正無私的高級批判性思考技巧。此技巧以一種道德上負責任的方式進行思考,並非利用自己的推理來控制他人或逃避真相,願意聆聽與自己不同的聲音。高級批判性思維者有以下的特質:適度謙遜(幫助我們提高對妄自尊大的警覺)、勇敢無畏(令我們克服被別人否定的恐懼)、理智健全(用同一標準來評判自己與他人)、意志自由(拒絕接受不合理的權威意見)。
心理有積極消極之別
學生在學習通識科時,要學懂一些培養積極心理的技巧。首先,對情緒進行自我監控,每天記錄情緒變化。由這些記錄,我們就可以看出信念如何影響着情緒。
其次,對負面情緒的自我調節。例如當我們面對負面情緒時,可以嘗試把注意力轉移,不過於糾纏在負面情緒上,同時離開引起不快情緒的處境。
此外,改善溝通技巧,有助理解他人說話的內容,並可解決人與人之的問題。通過與人交流,我們理解彼此觀點,並且和對方建立良好的關係。最後,我們學習問題解決的技巧,把大的問題分解成很多小問題,而對這些小問題,盡可能想出更多的解決方法,但不要急於判斷它們的效果。
培養學生上述的兩種正確心態,是我多年來教授通識的一些心得。因為我深信,本科是一科傳遞價值觀的科目。老師多談正面的價值觀,對學生未來的人生,肯定有很大的幫助。■李偉雄 福建中學(小西灣)助理校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