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Tom集團在2004年8月4日已轉至主板上市,轉板當日即令創業板整體市值減少了9%。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萃華)除有「四大毒瘤」之外,創業板還生成「二奶命」。有實力的公司首選主板上市,實力欠佳的才選在創業板上市。而在現行機制下,由於創業板公司在達到主板上市要求時,允許可「轉主板」上市,因此不少創業板公司當業務有成後,都紛紛轉往主板上市,令留在創業板的公司變成「老、弱、病、殘」,「二奶」之名由此而起。
今年17公司轉主板
根據本報統計,自今年初至9月底,由創業板轉到主板上市的公司已有17家。而自2005年至2015年的10個年頭,一共有88間創業板公司轉到主板上市。創業板第一股-Tom.com(現稱Tom集團(2383))千禧年於創業板上市,當時創業板編號「8001」,亦早在2004年8月4日已轉至主板上市,Tom仔轉板當日即令創業板整體市值減少了9%,可見轉板對創業板影響之大。
本報統計顯示,近十年來,最多創業板股份轉到主板上市的年份是2008年,包括同屬長和系的長江生命科技(0775),及2000年於創業板上市的鳳凰衛視(2008),當時於鳳凰衛視的創業板編號為「8002」;另外,當時僅於創業板上市一年的網龍(0777)亦於2008年轉板。
截至今年9月底,創業板上市公司共211家,總市值2,241.58億元;主板則1,605家上市公司,市值22.97萬億元。
質素參差成交低迷
公司質素參差,伴隨而來的,就是成交低迷。自1999年至今的近十六年間,創業板年成交額超過1,000億元的年份僅有四個。年成交額最少是2005年,僅有223.36億元。在今年9月份,創業板日均成交額5.54億元,主板則為815.61億元。在貨源歸邊下,一般創業板公司的交投,不多於整體股份的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