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易)創業板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納斯達克交易所1971年創立以來,全球有39個國家/地區先後推出75個創業板,然而至今僅餘41個,真正算得上成功的只有納斯達克及深圳創業板。究其原因,乃由於在納斯達克超級光環下,大部分創業板淪為雞肋,難吸引到高質素增長型企業上市。內地有大批令人羨慕的高增長企業,但受限於政策較難赴外國上市,無形中令深圳創業板得利。而中美兩國重視科研,創新企業大批湧現,也為創業板提供了豐富的上市資源。
納指擁微軟Google英特爾
經40餘年發展,納斯達克目前是全球第二大市值股票交易市場,擁有微軟、Google、英特爾、百度等一大批知名企業,無論活躍度、流動性或企業質素皆不輸給主板紐交所。其成功一部分歸因於美國證監會的嚴格監管,一部分歸功於成熟金融中介,但更重要在其外部環境--美國一直是高科技產業領先者。
美國在二戰後成為全球高科技發展領導者,幾乎壟斷所有創新行業,大量高質素增長型企業在本土創業板上市,給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成為納斯達克發展的先決條件。這亦解釋了,為何包括英國、日本及香港在內的大部分創業板一直難獲成功。
以英國創業板另類投資市場(AIM)為例,本土不能提供大量優質高增長型企業,AIM轉而尋求外國高增長企業到英國上市,與「老大哥」納斯達克正面交鋒。由於老大哥有先行優勢,AIM就惟有降低上市門檻和監管條件,結果令投資者屢屢虧損,久而失去信心變成惡性循環,願到AIM上市企業愈來愈少。
英日欠創新高增長企業
翻查倫交所官方網站,截至2015年9月,共有1,063間企業在AIM上市,較2005年高峰時1,399間減少24%。截至今年9月,AIM市值為736.815億英鎊(約8,824億港元),較2007年高峰時975.61億英鎊(約1.17萬億港元),縮水近1/4。
日本創業板JASDAQ亦有類似問題,本土高增長型企業有限,金融市場本身又不夠國際化,加上當地企業和政府監管者關係密切,監管缺乏透明,令外國企業欠缺興趣。
「互聯網+」內地創業風盛
至於深交所創業板,論監管和金融系統成熟度,深交所與前述納斯達克、倫交所不能相提並論,其成功一部分要歸功於內地封閉政策,政府不允許企業輕易搬去海外市場,大批初創企業惟有排隊在深創板上市。近年中央政府高層大力推動「互聯網+」,內地互聯網行業的創業風席捲,湧現大批優秀創新型企業,為深圳創業板提供了海量的上市資源。不可否認,經過六年摸索,深圳創業板也在逐漸成熟,其上市門檻是全球最高,對上市企業亦有明確盈利要求,相信是汲取了外國創業板失敗教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