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黃國富用嘴作畫。 記者袁巧 攝
幼遭電擊失雙臂 紙筆作伴繪人生
今年45歲的重慶口足畫家黃國富,在當地藝術圈幾乎人盡皆知-他的作品神形兼備,花鳥蟲魚栩栩如生。不知情的人根本無法想像,這些優秀水墨丹青畫的作者是一名用腳趾握筆、用嘴銜筆的殘疾人。黃國富告訴記者,自己幼年因遭電擊失去雙臂,雖然命途多舛,但畫筆與畫紙始終陪伴着自己,他相信「最好的畫不是用手而是用心畫的」。 ■香港文匯報記者 袁巧 重慶報道
在重慶奇人奇才藝術館,記者見到了正用嘴銜着毛筆練書法的口足畫家黃國富。「志當存高遠,仁者得其壽。」雖是用嘴所寫,但字字蒼勁,筆鋒堅毅。 面對記者的採訪,黃國富語調溫和,「書法和繪畫是相通的藝術,書法中的一些用筆技巧也能運用到繪畫中去,我喜歡學習新的東西。」
學校拒收 12歲始上學
談起自己的經歷,黃國富說,「我出生在重慶潼南縣的一個小山村,4歲時因頑皮爬上變壓箱捉鳥,被電擊失去雙臂。」 回憶往昔,黃國富直言自己是一個沒有童年的人。失去雙臂後,別的小朋友歡快地打鬧玩耍,而他只能在家練習用腳拿筷子;他因學校不肯接收,只能跟着母親上山拾柴、學做家務。直到1982年,村裡開始「掃盲」,12歲的黃國富才有機會上一年級。
翻開書一個字都不認識,但書上的圖畫,卻引起了黃國富的興趣。在家的時候,他喜歡用腳趾夾起沒燒完的木炭屑在牆上塗塗畫畫。讀書後,有了筆和紙,他開始瘋狂地臨摹看到的各種圖案。
老師發現他雖是用腳作畫,卻比大多數用手畫的同學畫得更好,便將他推薦至潼南縣美術館學習國畫。「從家到縣城要走七八千米山路,每天到美術館學畫來回要走4個多小時,但我一天都沒耽誤過。」黃國富說,當時學畫要交10元(人民幣)學費,這對家裡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費用,美術館的趙毅老師見其家境貧寒,又熱愛畫畫,不僅免了學費,還單獨給他指導。黃國富感恩地說,「趙老師是我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做人作畫都讓我受益良多。」
然而好景不長,18歲時父親患病離世,為還債、供弟妹上學,作為家中長子的黃國富只能外出掙錢補貼家用。為了能繼續畫畫,他最終選擇去街頭乞討賣藝。「天晴時我在街頭擺攤畫畫,下雨我就揣着自己的畫去書店看繪本,希望能碰到專業的老師幫我指點。」黃國富說,有時一天分文不掙,只能靠一兩個饅頭度日,但無論多苦,他都會省錢來買紙墨顏料。
流浪15年 仍堅持作畫
黃國富說,在街頭流浪的15年裡,每到一個地方,他都會先到當地名勝古跡,模仿着經典石刻雕像的形態作畫。他曾在街頭偶遇畫家程漫父,有幸得到其指點。隨着畫技提升,漸漸也有路人停下詢買黃國富的畫作,擺攤的收入也開始穩定起來。
為提升繪畫技巧,黃國富還循着報紙上的地址,給四川美術學院的白德松教授寫信,並受到白教授邀請,去學校做了半年旁聽生。作為一個殘疾人,他堅持學畫的精神也引起了川美多位知名校友的關注,畫家陳墨、林成翰、胡一川等多位大師也不吝鼓勵,給予他指點。直到2002年,黃國富受邀到重慶鵝嶺一家畫廊擔任專職畫師,才正式告別流浪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