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人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當蘇格拉底遇上金寶湯》何卓敏的藝術精華遊


放大圖片

■何卓敏。受訪者提供

想要逛美術館,又總怕「看不懂」?沒有啃下一點藝術史,面對大師名作時就總覺得「壓力山大」,不知如何入手?沒有藝術背景,非專業出身的我們,如何尋找到自己與藝術間的連接點?

近年來,教大家如何逛美術館,如何觀賞藝術品的書籍越出越多,比如從內地火到台灣的《小顧聊繪畫》,就用輕鬆幽默的筆法來描述、調侃頂級藝術家的生平與作品;又比如台灣不久前出版譯本的《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從畫面細節入手,傳授讀者欣賞名畫的「關鍵點」。

來自香港的何卓敏,今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別致地將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與普普藝術教父安迪華荷的經典名作《金寶湯》串聯在一起,從哲學來談藝術,從藝術來談哲學,輕鬆有趣得來,充滿了跨界思考的火花。■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圖:受訪者提供

在我的印象中,香港藝術中心市務及拓展總監何卓敏(Annie)是個奇女子,精力和創造力好像總也用不完。她是資深的藝術行政人員,任職藝術中心之前還曾在香港話劇團工作五年。Annie平時忙工作已經忙到四腳朝天,晚上卻仍抽出時間到中大去讀哲學,之後的每次見面,她說起老子、莊子、黑格爾,都有一種活潑的通透感,那是跨學科思考所帶來的有趣解讀。她也喜歡寫作,工作之餘的閑暇時間,總愛飛到歐洲,造訪各個博物館,然後把見聞寫下。用她的話說,雖然曾在表演藝術領域工作數年,但她其實一直對視覺藝術情有獨鍾,尤其是對大師名作最為嚮往。心中有所感,就忍不住要寫下來,不知不覺積累了不少素材。

大概一年多兩年前,Annie就曾說想要寫一本書,表達自己對藝術的看法。我以為這必將是本傳授表演藝術行政經驗的「現實主義」作品,卻沒想到書一亮相,竟是一本亦虛亦實的「藝術遊記」。

邊聊邊走 看大師名作

在這本《當蘇格拉底遇上金寶湯》中,Annie選擇了幾個自己喜歡的藝術大師,從達利、羅丹、孟克,到康定斯基、梵谷、莫內,再到達文西、畢加索和安迪華荷,每個人獨立成章,串聯起一次藝術精華遊。而書的寫作方式也尤為有趣,她放棄了用學院派的方式來闡述研究,而是虛構出兩個角色Simone和Andrea,Simone精通藝術,Andrea醉心哲學,在這兩個人物一問一答的對話體中,讀者仿似來到歐洲,和他們一起逛起了美術館。而所有的探討、爭論、辨析,都在輕鬆的對話中層層展開。這種設計,讓普通讀者也極易「入戲」,自然讓本書的可讀性大大提高。

我常常笑Annie,書中的兩個人物就好像她的兩種內在人格在對話,「其實也不是精神分裂。」她笑蚖﹛A「我想要將一些自己的生活哲學或觀察,用角色去體現出來。但是如果我只從博物館入手,或對藝術歷史或手法沒有太深認識的話,很容易就變成自說自話,就沒有那麼生動和有生命力。所以找了這兩個角色出來,從對話展開,這樣可以看到大家的思路和發展,更加有活力。」她坦言靈感部分來自柏拉圖的對話錄,還有《The Monk and The Pilosopher》。「那裡面兩父子的對話很有意思的,兩個人對話,你想答可以答一句,不想答也可以沉默,有很多的透氣位,而且也不會太長。當然,對話的起承轉合要很有條理和紋路。這樣就有了很多的空間,好過我只是一段段地寫出來,那樣會比較悶。」

認識你自己

也許是長期從事藝術的市場推廣工作,Annie十分懂得如何去呈現自己的想法,並將其推向讀者。「在書裡我想串起一個三角--藝術、哲學和旅遊;另外一個三角是藝術、藝術作品和觀眾。我是做市場的,很喜歡串聯東西,如果能夠幫藝術發一點聲,讓它傳達到另一種受眾,就覺得很好。」整本書被她設計為一次「精華遊」,對她來說,人生本就是一次旅行,而藝術來源於生活,又帶領觀者突破生活的時間與空間,在觀賞的同時,人們重塑歷史軌跡,也拓寬自己的生命,而最終的終點,仍是那句哲學名言--「認識你自己」。

書中的第一章,Simone與Andrea共遊巴黎,最後到龐比度藝術中心去看《達利回顧展》。在真正進入對超現實藝術大師達利的討論之前,兩人圍繞哲學和藝術展開了一系列對話。從甚麼是藝術,到藝術欣賞過程何為,再到藝術品的鑒賞詮釋是否觀者與藝術家共同參與的創作。Simone與Andrea的侃侃而談,實則是作者在向讀者展露心跡,表達自己對於藝術的看法,也融合自己親近藝術的經驗與學識背景,分享面對藝術品時該如何入手,而藝術又如何連接生活、影響生活,從而改變個人的生命體驗。這短短的一段,似乎為整本書做了定調,也展現出這本創作的有趣之處,那就是不扮專家,但也絕不輕浮;面對藝術,理論、風格、故事、歷史是自我學習的必經之路,但要獲得滿足與愉悅,最重要的是一顆好奇的心,與對自我內在的內省與感悟。

準備好開始前往下一個美術館了嗎?

相關新聞
《當蘇格拉底遇上金寶湯》何卓敏的藝術精華遊 (2015-11-02) (圖)
書評:場域城市主義在中國 (2015-11-02) (圖)
書介:旅行與讀書 (2015-11-02) (圖)
書介:The Grownup: A Gillian Flynn Short (2015-11-02) (圖)
書介:寫實與抒情──從粵語片到新浪潮(1949-1979) (2015-11-02) (圖)
書介:大歷史小人物 (2015-11-02) (圖)
書介:當代電影的好視野手冊 (2015-11-02) (圖)
徵稿啟事 (2015-11-02)
信任的困難 吉田修一的《怒》從何來? (2015-10-26) (圖)
故宮三部曲 北京首發 (2015-10-26) (圖)
書評:《好電影壞電影》催眠或叫醒觀眾的影評人 (2015-10-26) (圖)
書介:凝視死亡:一位外科醫師對衰老與死亡的思索 (2015-10-26) (圖)
書介:亞洲不安之旅 (2015-10-26) (圖)
書介:年輕人們 (2015-10-26) (圖)
書介:無印系收納聖經 (2015-10-26) (圖)
徵稿啟事 (2015-10-26)
為了文學的奮鬥 (2015-10-19) (圖)
書評:走進齊白石的藝術人生 (2015-10-19) (圖)
書介:誰把橡皮擦放在鉛筆的頭上? (2015-10-19) (圖)
書介:顛倒 (2015-10-1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人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