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讀高中時老師會不定期給我們「blind test」 或「unseen dictation」,即是在沒有事前通知下測試我們的水平,這些成績可充分反映同學的真正水平。很奇怪,有些同學在預先通知的測驗中表現優異,但在突擊測驗的表現卻不如理想。箇中原因可能是這類同學善於背誦,經操練後就如魚得水;相反突擊測試,他們未必有能力應付試題,就變得束手無策。
老師給我們「blind test」就是要評估同學的基本能力,據我所知老師事後也會比較各班的成績,以找出同學們的強弱點,因材施教。這個做法跟全港性系統評估(TSA)有異曲同工之妙。
TSA的設計及施行是要讓政府了解全港整體學生基本能力水平,同時讓學校根據評估數據,分析學生強弱項,回饋學與教,促進學習。可惜的是在推廣至學校時,有些學校捉錯用神,強把評估看作是學校的排位賽,必須讓學生取得好成績,於是就出現了所謂的操練。
純收集數據分析
據業內人士表示,TSA既不影響學校「banding」,也不計算個別學生成績,只是收集數據以作分析,其實是一個很好的量度工具,讓教育局及學校掌握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取得的水平,故當局設定在小三、小六及中三進行評估。現在小六已經是隔年才做評估,因為小六尚有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為了減低對學校和學生的壓力,TSA安排在單年舉行,而中一入學測驗則是安排在雙年進行。
反對TSA的家長及教師口誅筆伐TSA,但依我看來,他們是錯誤聚焦。他們聲稱為了應付這個評估,學校長時間操練學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少了學生的休息時間和空間,甚至令某些學生患上抑鬱焦慮。凡此種種其實是因為學校操練,非關評估本身。
免操練從學校着手
須知道作為政策制定的教育局必須要掌握大數據才能對症下藥,而學校也可以透過所得數據調整課程,和根據個別學生的強弱項作出拔尖補底措施。所以家長教師若要找出讓學生受苦的元兇就應該先從學校着手,了解學校對TSA的看法和定位,以及因此而衍生的操練是否恰當。
作為家長,其實應該歡迎TSA的設立。因為這個評估可以讓我們更清楚了解子女在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後的水平,究竟如何對照其他學生。據我觀察,坊間對TSA的反感源於不理解或一知半解,教育局理應加強與學校、家長及教師等溝通,詳細解釋TSA的原意和施行的細則,好讓各持份者建設性地參與討論。
只要求一刀切取消TSA,是消極不負責任的態度。TSA就好像身體檢查一樣,做了評估才能知道身體狀況,結果良好當然放心,但萬一某個器官出現問題,也可以馬上作出治療,否則時間久了才知道出亂子,要修復也來不及了!■李瑞美 香港成人及持續教育協會會長
(標題與小題為編輯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