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習近平昨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第二屆「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外方代表。他在會上表示,中國要實現「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目標,離不開同世界各國的務實合作。新華社
再提五個新目標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昨日公佈的中共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要求的基礎上,對「十三五」再提5個新的目標要求,即今後5年,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規劃建議的說明中強調,確保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2016年至2020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底線是6.5%以上。
上周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十三五」規劃的建議,並於昨日正式公佈建議全文。「十三五」規劃建議全文約2.2萬字,分8個章節,提出「十三五」指導思想、目標理念,並就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5個理念依次進行闡述和部署,最後強調加強黨的領導以確保規劃的實現。
面臨不確定性因素較多
建議提出,「十三五」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對此,習近平在關於「十三五」規劃建議的說明中表示,從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看,必須保持必要的增長速度,2016年至2020年經濟年均增長底線是6.5%以上。從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看,按照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的要求,「十三五」時期經濟年均增長至少也要達到6.5%。
習近平稱,綜合看今後要保持7%左右的經濟增長速度是可能的,但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也比較多。全球經濟貿易增長將持續乏力,中國投資和消費需求增長放緩,資源安全供給、環境質量、溫室氣體減排等約束強化,將壓縮經濟增長空間。經濟運行中還存在其他一些風險,如槓桿率高企、經濟風險上升等,都對經濟增長形成了制約。
習近平還提出,「十三五」要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落實中央確定的使1億左右農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定居落戶的目標。這1億人主要指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入城鎮的人口、在城鎮就業和居住5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
對於到2020年中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的目標,習近平表示,據測算,若按每年6%的增長率調整,2020年全國脫貧標準約為人均純收入4,000元。具體講,到2020年,通過產業扶持,可以解決3,000萬人脫貧;通過轉移就業,可以解決1,000萬人脫貧;通過易地搬遷,可以解決1,000萬人脫貧,總計5,000萬人左右。還有2,000多萬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可以通過全部納入低保覆蓋範圍,實現社保政策兜底脫貧。
金融改革借鑒主要經濟體
對於創新,建議提出「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習近平對此指出,要在航空發動機、量子通信、智能製造和機器人、深空深海探測、重點新材料、腦科學、健康保障等領域再部署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
習近平特別提及,改革並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堅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而近來頻繁顯露的局部風險,特別是近期資本市場的劇烈波動,說明現行監管框架存在着不適應中國金融業發展的體制性矛盾。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主要經濟體都對其金融監管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習近平認為,主要做法值得研究和借鑒,包括統籌監管系統重要金融機構和金融控股公司等,維護金融基礎設施穩健高效運行;通過金融業全覆蓋的數據收集,加強和改善金融宏觀調控,維護金融穩定。
局地實行耕地輪作休耕
對於綠色發展,習近平在說明中表示,必須採取一些「硬措施」。在繼續實行能源消費總量和消耗強度雙控的基礎上,水資源和建設用地也要實施總量和強度雙控,作為約束性指標,建立目標責任制,並更多用市場手段實現雙控目標。
此外,習近平強調,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要在部分地區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國家可以根據財力和糧食供求狀況,重點在地下水漏斗區、重金屬污染區、生態嚴重退化地區開展試點,安排一定面積的耕地用於休耕,對休耕農民給予必要的糧食或現金補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