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靜 北京報道)「十三五」規劃建議全文昨日發佈,就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方面,《建議》提出要發展綠色金融,設立綠色發展基金。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昨日在解讀建議時表示,中國將重點採取三項措施:低碳發展、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市場化手段管理。他亦表態歡迎境外企業機構參與中國環境保護方面的合作。
建設低碳高效能源體系
建議指出,劃定農業空間和生態空間保護紅線,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自然岸線格局。發展綠色金融,設立綠色發展基金。要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動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
在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方面,建議明確要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推進「多規合一」。要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優化開發區域產業結構向高端高效發展,防治「城市病」,逐年減少建設用地增量。要以市縣級行政區為單元,建立由空間規劃、用途管制、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差異化績效考核等構成的空間治理體系。
建議提出,要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建立健全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創新有償使用、預算管理、投融資機制,培育和發展交易市場。要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動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
中國目前正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法,昨日公佈的建議表示,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實時在線環境監控系統。
開展水權碳排放權交易
徐紹史昨日表示,中國在堅持綠色發展方面要重點採取三項措施:低碳發展,要提高非化石能源佔比,形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京津冀一帶在2017年煤炭利用要實現零增長甚至負增長;節約高效利用資源,強化一些約束性指標管理,從總量和強度兩方面來控制;採取市場化的手段進行管理,確定水耗、能耗、地耗的一些標準,同時開展水權、碳排放權的交易。他又希望和境外的企業、機構、地方在環境保護方面開展合作,希望得到一些先進的清潔能源、污染防控治理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