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課程發展議會建議更新STEM教育。左起葉蔭榮、劉國良、林漢明。 姜嘉軒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香港社會近年大力推動科研氛圍,針對中小學生層面,課程發展議會昨日公佈關於推動「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教育」的六大建議,當中初中科學及科技領域、小學常識科,及中小學數學課程都會配合更新,例如增加DNA與生物工程的內容,於資訊和通訊科技知識範圍安排至少三成課時教授程序編寫等;另亦會加強跨學科活動,讓學生參與科學數學相關競賽,及提供STEM尖子申請獎學金等。教育局對建議表示歡迎,並會就此進行兩個月諮詢,及強化教師培訓予以配合,最快下個學年可落實。
六大範疇優化 推動科研教育
早在今年初施政報告已提及,政府將更新及強化科學、科技及數學課程和學習活動,經相關委員會研究,課程發展議會昨舉行簡佈會,介紹有關中小學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教育的策略,當中涉及六大範疇建議,包括更新相關教育領域的課程內容;增加跨學科研習活動;提供更多學與教資源;加強教師培訓;強化跟大專院校、相關科學組織(科學園、科學館)等社區夥伴協作;及邀請良好STEM教育學校作示例,與同行互相分享經驗與成果。
增跨學科活動 教局樂意配合
課程發展議會委員劉國良指,STEM教育強調綜合及應用,以跨學科活動讓學生從中學習尤其重要,「例如小學教『風力』,教師可鼓勵學生共同製作風力動能車,風力涉及科學原理,製車涉及工程知識,調整動能車的扇葉角度或數目亦可學到數學,協助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此外,議會建議多組織比賽學生跨校交流,加深課題理解,提升學習興趣、創造力及解難能力。
出席簡佈會的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林漢明指,港生科學基礎良好,惟在創新及綜合知識運用能力仍有待加強。他表示,當今的重要科技往往涉及多元學科知識才能解決,期望能透過有效的STEM教育,助小學生提升「觀察」、「量度」、「分類」等科學技能打好基礎,而中學生則宜多探討貼近生活的跨學科議題,鼓勵他們跳出應付考試的框框,了解學科之間連繫,靈活解決問題。
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課程發展)葉蔭榮表示,新的STEM教育建議重點在於改變現有教學法,當局樂意配合強化教師培訓,至於課時方面仍維持彈性,以初中科技領域為例仍以總課時約8%為基礎,學校可調配現有資源作靈活安排。上述STEM教育建議將諮詢至明年1月初,預計6月可公佈結果,最快於明年9月開始落實。
|